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2章 谢朓《铜雀悲》,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铜雀悲
谢朓
落日高城上,余光入繐帷。
寂寂深松晚,宁知琴瑟悲。
……
赏析:
《铜雀悲》是谢朓以铜雀台为背景创作的诗篇,借景抒情,凭吊历史,抒发对生命无常与繁华消逝的感慨。
一、开篇营造衰败凄凉氛围
“落日高城上,余光入繐帷”,描绘出一幅落日余晖映照下的铜雀台衰败景象。“落日”在古典诗词中常象征着生命的衰落、时光的流逝,奠定了全诗哀伤的基调。“高城”点明铜雀台所处之地,然而此时的铜雀台,虽城高依旧,却已不复当年曹操所建时的辉煌。落日的“余光”微弱而黯淡,艰难地穿过“繐帷”。“繐帷”是灵帐,暗示这里是曹操灵位所在,或是纪念之所,余晖透过繐帷,给人一种阴森、凄冷之感,仿佛历史的辉煌正随着这微弱的光线逐渐消逝,营造出一种衰败、凄凉的氛围,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做好铺垫。
二、颔联深化寂静悲怆意境
“寂寂深松晚,宁知琴瑟悲”,视角从铜雀台内部转向周边环境。“寂寂”强调了环境的寂静,这种寂静在“深松晚”的烘托下更显幽深。“深松”描绘出松树生长茂密、幽深的样子,而“晚”字点明时间,在傍晚时分,这片松林愈发显得静谧。在这样的环境中,曾经在铜雀台上演奏的“琴瑟”之声已不复存在,只留下无尽的寂静。“宁知”二字以反问的形式,将诗人对历史变迁、繁华不再的悲叹推向高潮,仿佛在质问,这寂静的松林,又怎能知晓当年铜雀台上琴瑟演奏时的欢乐与如今的悲凉反差?深化了整首诗寂静、悲怆的意境,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岁月无情、世事无常的无奈。
三、艺术特色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诗人巧妙地选取“落日”“高城”“繐帷”“深松”等诸多带有衰败、寂静色彩的意象,将自己对历史兴衰、生命无常的感慨融入其中。景为情设,情因景生,如“落日”的余晖不仅描绘了现实的景象,更暗示着曹魏政权的衰落,使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诗歌所传达的悲凉情绪。
2. 以小见大,主题深刻:通过对铜雀台这一特定历史场景的描写,以点带面,反映出历史的沧桑巨变和繁华的短暂易逝。铜雀台曾是曹操的政治、娱乐中心,象征着曹魏的辉煌,而如今只剩衰败与寂静,从这一个具体的地点,诗人引发了对整个历史进程中朝代更迭、生命荣枯的思考,使诗歌具有深刻的主题和历史厚重感。
3. 语言简洁,意蕴深远:全诗语言简洁质朴,寥寥二十字,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哲理。如“宁知琴瑟悲”,一个简单的反问,却将历史的今昔对比、诗人的感慨都融入其中,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让读者在品味诗句的过程中,感受到诗歌深远的意蕴。
……
解析: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