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鱼耀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422章 谢朓《铜雀悲》,诗词一万首,咸鱼耀祖,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1. 落日高城上,余光入繐帷
- 解析:“落日高城上”,开篇便勾勒出一幅极具画面感的场景。“落日”这一意象,自古以来就在文学作品中承载着时光流逝、生命衰落的寓意,它缓缓西沉,散发着最后的光芒,给人一种无可挽回的迟暮之感。而“高城”,指的是铜雀台所在的高台建筑,曾经它是何等的雄伟壮观,见证过无数的繁华与荣耀。然而此刻,在落日的映照下,它虽依旧高耸,却也难掩那份岁月侵蚀后的沧桑。这里,落日与高城形成鲜明对比,一方面是逐渐消逝的光芒,一方面是虽屹立却渐显衰败的建筑,营造出一种宏大而又悲凉的氛围。
- “余光入繐帷”,落日那微弱的“余光”,艰难地穿透层层阻碍,照进了“繐帷”之中。“繐帷”是一种用于灵前或灵柩上的帷幕,这一意象的出现,瞬间点明了此地与死亡、哀悼相关的氛围。曹操死后,铜雀台上设有灵帐,供人祭祀。余晖透入繐帷,仿佛是历史的一丝眷顾,但这丝眷顾却更添了几分阴森与凄冷,让人联想到曾经的辉煌已逝,如今只剩下这灵帐在余晖中显得格外孤寂,暗示着曹魏政权的衰落,为全诗定下了悲伤、凄凉的基调。
2. 寂寂深松晚,宁知琴瑟悲
- 解析:“寂寂深松晚”,视线从铜雀台内部转移到周边的自然环境。“寂寂”二字,将四周的寂静氛围渲染得淋漓尽致,仿佛整个世界都陷入了一种无声的沉默之中。“深松”描绘出松树生长得极为茂密,层层叠叠,形成了一片深邃的林海。而“晚”字再次强调时间,此时已至傍晚,暮色渐浓,这种环境在傍晚时分显得格外幽深静谧。在这片寂静的深松林中,万籁俱寂,仿佛一切生命的活动都停止了,只剩下无尽的沉默,进一步强化了那种悲凉、落寞的氛围。
- “宁知琴瑟悲”,“琴瑟”曾是铜雀台上歌舞升平的象征,当年曹操在此大宴宾客,铜雀台上丝竹声声,琴瑟和鸣,何等热闹繁华。然而如今,曾经的琴瑟之声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只剩下这寂静的深林。“宁知”以反问的语气,强烈地表达出一种感慨。诗人似乎在质问这片寂静的深松,它又怎能知晓当年铜雀台上琴瑟演奏时的欢乐与如今的悲凉之间的巨大落差呢?这种反问不仅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更是对生命无常、繁华易逝的深深叹息。通过今昔对比,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悲叹推向了高潮,让读者深刻感受到岁月的无情和世事的无常。
……
句译:
1. 落日高城上: 夕阳缓缓沉落在高高的铜雀台城楼上。
2. 余光入繐帷: 那残余的光线透进了灵帐之中。
3. 寂寂深松晚: 傍晚时分,幽深的松林一片寂静。
4. 宁知琴瑟悲: 它们又怎会知晓当年琴瑟奏响的悲叹呢?
……
全译:
夕阳渐渐落到高高的铜雀台城楼上,残留的光线透进了灵柩前的繐帐。
傍晚时分,寂静幽深的松林里,又怎会知道当年铜雀台上琴瑟之音中的悲凉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