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6867433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道德眞经四子古道集解卷之二,道藏辑要,用户68674337,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也高贤爲上矣

辱爲下

通玄经曰贫贱无名无名者卑辱也卑贱

任下矣

得之若惊

通玄经曰利爲福始利与害同门

失之若惊

通玄经曰福爲祸先祸与福同邻

是谓宠辱若惊

南华经曰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

何谓贵大患若身

通玄经曰今之春秋以爲大患者利害祸

福不可不察也

吾所以有大患者

通玄经曰志有所欲忘其所患

爲吾有身

通玄经曰愚者惑於小利而忘其大患

及吾无身

通玄经曰不求名则无患不求利则无害

吾有何患

通玄经曰身以全爲本富贵其寄也

故贵以身爲天下

通玄经上仁篇曰古之能尊生者虽富贵

不以名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受先

祖之遣爵必重生之所由来远矣而轻失

之岂不惑於名利哉贵以身治天下可以

寄天下爱以身治天下所以托天下矣

若可寄天下

南华经曰大王亶父居邠狄人攻之事之

以皮帛犬马珠玉皆不受狄人之所求土

地也大王亶父曰与人之兄居而杀其弟

与人之父居而杀其子吾不忍也子皆勉

居矣爲吾臣与爲人臣奚爲异且吾闻之

不以所用养害所养因杖策而去之民相

连而从之遂成国於岐山之下夫大王亶

父可谓能尊生矣

爱以身爲天下

南华经曰古之能尊生者虽富贵不以养

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今世之人居高

官尊爵者皆重失之见利轻亡其身岂不

惑哉故贵以身於爲天下则可以托天下

爱以身於爲天下则可以寄天下

若可托天下

南华经曰越人三世杀其君王子搜患之

逃於丹穴而越国无君求王子搜不得从

之丹穴王子搜不肯出越人薰之以艾乗

以玉舆王子搜援绥登车仰天而呼曰君

乎君乎独不可以舍我乎王子搜非恶爲

君恶爲君之患也若王子搜者可谓不以

国伤生矣此固越人所欲得爲君也

视之不见章第十四此章冲虚经天\/瑞篇言昔者圣

人因阴阳虚无之道以统天地之有\/形夫有形天地者生於阴阳无形之

道则天地有形从道阴阳无形而生\/故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故

太易者神之始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

天地气形质具而相离故曰混沌混\/沌者言天地相混沌而相离也视之

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大道\/道无形埒谓之自然若能太古造化

天地之始阴阳混沌是谓太极大\/道之纲纪爲八十一章之首焉

视之不见名曰夷

冲虚经曰太初者气之始也视之不见通

玄经曰太初有名视之不见其色是谓虚

无之气实出於虚无色而使天地色焉

听之不闻名曰希

冲虚经曰太易者神之始也又曰太极听

之不闻通玄经曰太极有名听之不闻其

声是谓阴阳至神有生於无无声而使天

地声焉

搏之不得名曰微

冲虚经曰太始者精之始也搏之不得通

玄经曰太始有名搏之不得其形是谓微

妙之状形生於微无形而使天地形焉

此三者不可致诘

通玄经曰大道阴阳静而无体无色无声

所以论道不可言也道无问问无应南华

经曰道无问问无应不可言也心困焉不

能知口辟焉不能议

故混而爲一

冲虚经曰太素者质之始也言天地气形

质具而未相离谓之混沌通玄经曰天地

未形混而爲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

南华经曰夫道无形在太极之先而道不

爲高在六极之下而道不爲深

绳绳不可名

通玄经曰道至大者无形状朴至大者无

度量

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

通玄经曰道者阴阳和气所谓无状之状

无物之象是谓恍惚

南华经曰无有之道视无状貌杳然空然

终日视之而不见色听之而不闻声搏之

而不得形是谓恍惚虚无之道通玄经曰

天道恍惚无际远不可止近无所终是谓

大道之经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

南华经曰太清之道其始无首其终无尾

无始终也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南华经曰冉求问於孔子曰未有天地可

知古始之道邪仲尼曰可古道犹今天地

也无古无今无始无终

能知古始

冲虚经曰昔者圣人因阴阳虚无之道以

统天地之有形天地者生於阴阳虚无之

是谓道纪

冲虚经曰则天地有形从道阴阳无形而

生故有太易有太极有太初有太始有太

素是谓道纪

古之善爲士章第十五此章通玄经\/守弱篇言古

者三皇有戒之器命曰侑巵其虚则\/正其盈则覆夫物盛则衰日中则移

月满则亏乐终则悲是故聪明广智\/守之以愚多闻博辩守之以狭德施

天下守之以让武力勇毅守之以畏\/富贵广大守之以俭此七者先王所

以无爲守天下故能长乆也服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故弊不新成

上古圣人善治天下者\/无爲之道七守谦也

古之善爲士者

通玄经上仁篇曰古之善爲天下者

微妙玄通

通玄经曰圣人执道虚静微妙以成其德

而无爲也玄通大治而无不爲也

深不可识

通玄经曰无爲而无不爲也故爲天下有

夫唯不可识

通玄经曰能得其容无爲而有功不得其

容动作必凶

故强爲容

通玄经曰故爲天下容曰豫兮其若冬涉

大川犹兮其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容涣兮

其若冰之液敦兮其若朴混兮其若浊广

兮其若谷此爲天下容

豫若冬涉川

通玄经曰豫兮其若冬涉大川者不敢行

也不敢行者退不敢先守退让也

犹若畏四邻

通玄经曰犹兮其若畏四邻者恐四伤者

守柔弱不敢矜

俨若客

通玄经曰俨兮其若客者谦钦敬也谦钦

敬者自卑下尊敬人也

涣若冰将释

通玄经曰涣兮其若冰之液者不敢积藏

也不敢积藏者自损弊不敢坚也

敦兮其若朴

通玄经曰敦兮其若朴者不敢廉成自亏

缺不敢全也

旷兮其若谷

通玄经曰旷兮其若谷者不敢胜盈也不

敢胜盈者见不足不敢自贤也

混兮其若浊

通玄经曰混兮其若浊者不敢明清也不

敢明清者处浊辱而不敢新鲜也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

通玄经曰浊以静之徐清

孰能安以乆动之徐生

通玄经曰冲以虚之徐盈

保此道者

通玄经曰夫道退故能先守柔弱故能矜

自卑下故能高自损弊故实坚自亏缺故

成全见不足故能贤处浊辱故新鲜服此

道者不欲盈

不欲盈

通玄经曰古者三皇有诫之器名曰侑巵

其虚则正其盈则覆

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通玄经曰夫唯不盈是以弊不新成道无

爲而无不爲也

致虚极章第十六此章南华经言古\/士不导引而寿无

不忘心养神也无不有道守静也此\/天地之道圣人无爲之德也故曰夫

恬淡寂寞虚静无爲比天地之平道\/德之质也圣人休虑息心平易恬淡

则忧患不能入邪气不能袭故其德\/全而神不亏年寿长矣故纯粹而不

杂静一而不变淡而无爲此养神之\/道也夫道无爲可传而不可受可得

而不可见彭祖得之於道上自有虞\/下至五霸凡八百岁矣太上老君得

之於道五百余岁莫知其所\/终古圣守静延命千岁也

致虚极

通玄经道原篇曰古圣贤治身而贱治人

几於道矣故曰至虚极也守静笃也

守静笃

通玄经曰守静笃无爲者守静也冲虚经

曰莫若虚莫若静虚静者得其居也

万物并作

通玄经曰万物并作春生夏长也

吾以观其复

通玄经曰吾以观其复秋收冬藏也

夫物芸芸

南华经曰春气发而百草生万物芸芸动

各复归其根

南华经曰正得秋而万寳成名复归其根

静也

归根曰静

通玄经曰草木之有根故再实之木其根

必伤南华经曰草木之倒植者过半而不

知其病然静可以补病眦搣可以休老宁

可以止遽

静曰复命

南华经曰今己爲物也欲复归其根不以

难乎其易也其唯大人乎通玄经曰太古

眞人呼吸阴阳而群生莫不仰其德以和

顺当此之时领理隐密自成纯朴纯朴未

散而万物大优

复命曰常

通玄经曰至伏犠神农轩辕氏昧昧懋懋

皆欲离其童蒙之心而觉悟乎天地之间

其德顺而不一

知常曰明

通玄经曰五帝唐虞之世窍领天地纲纪

四时调和阴阳于是万民莫不悚身而思

戴听而视故治而不乱三王夏殷之世嗜

欲连於物聪明诱於外性命失其眞

不知常

通玄经曰施及周室淳散朴离道以爲文

学之僞险德以爲礼乐之行智巧萌生祖

学以疑圣华诬以胁衆天下浇漓

妄作凶

通玄经曰五霸战国诸侯背叛民人以攻

撃爲业灾害生祸乱作举兵爲难攻城滥

杀使阵死伏尸数十万老弱饥寒而死者

不可胜计自此之後天下未尝得安其性

命也

知常容

通玄经曰静则同虚则通至德无爲万物

皆容

容乃公

通玄经曰欲尸名者必生事事生则舍公

就私背道而任欲是故公道行而私欲塞

公乃王

南华经曰静而圣动而王无爲也而尊

王乃天

通玄经曰清虚者天之明也

天乃道

通玄经曰清静者道之鉴也洞灵经曰虚

者道之体静者道之地

道乃乆

通玄经曰虚静之道天长地乆

殁身不殆

通玄经曰养命之本在於虚静南华经曰

大无爲治於天下小无爲养於身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别笑!本尊的灵宠是吃货

逆道诛天

出马秘录,抬手镇压山狐野鬼!

木子也是我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风在吹的地

天榜

乘风御剑

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陈喵呜

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

喜欢蜜袋鼹的周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