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道德宝章翼卷上
用户6867433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太上道德宝章翼卷上,道藏辑要,用户68674337,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重刋道藏辑要
白玉蟾眞人章句
复圭子程以甯阐疏
道
李淸庵曰道之可以道者非眞常之道也夫眞常之道始於
无始名於无名拟议卽乖开口卽错设若可道道是甚麽旣
不可道何以见道可道又不是不可道又不是何如卽是若
向这里下得一转语参学事毕矣其或未然须索向二六时
中兴居服食处囘头转脑处较勘这个巍巍的活泼泼的不
与诸缘作对应是个甚麽校勘来校勘去校勘到校勘不得
处忽然摸着鼻孔通身汗下方知道这个原是自家有的厯
百劫以来不曾变易所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又道行住
坐卧不离这个况覆载之间头头物物都是这个亘古亘今
只是这个生天生地只是这个至於日用平常动静作息只
是这个一切有形皆有败坏惟有这个常在天地虚空亦有
败坏只有这个不坏只这个虽铁眼铜睛觑不破爲甚觑不
破只伤他不曾觌面相逢纵饶觌面相逢也是蹉过且道蹉
向甚麽处去不得乱走毕竟作麽会淸庵向这里分明举似
只是欠人承当倘遇知音剔起眉毛荐取咄昨夜江头新两
过今朝依旧远山看
德
德之一字亦是强名不可得而形容不可得而执持凡有施
设积功累行便是不德也只恁麽不修习不用功死如槁木
待德之自来终身无德也这个德字愈求愈远愈执愈失经
云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又云上德无爲而无以爲只这两句
多少分明只是欠承当若是个信得及的便把从前学解见
知声闻缘觉一切掀倒向平常践履处把个损字来受用损
之又损损来损去损到损不得处自然玄德昭着方信无爲
之有益经云不言之教无爲之益天下希及之又云玄德深
矣远矣会麽不离当处常自然覔到知君不可见
经
经之一字亦是强名圣人爲见世人随情逐幻嗜慾迷眞中
心业识之扰攘灵地无明之炽盛是以天眞丧失横夭伤残
不能复其本元於是用方便力开善诱门接引羣迷使归正
道故着书设教强名曰经经者径也众所通行之大路也虽
然读是经者却不可泥在语言三昧上亦不可离了此经向
外寻求须是向自已分上着意把这五千遗言细细咀嚼点
点画画不要放过忽然嚼得一句半句透这一部经都在自
已方信道开口不在舌头端到这里打开自己宝藏把出自
已经来横拈倒用不惟这一部经至於三十六部尊经一大
藏教典从头彻尾转一遍只消一喝都竟还委悉也麽平地
起风波靑天轰霹??谛听谛听
体道章第一
道○如此而已可道非常道可说卽不如此名强名曰道可名非常名谓之道已非也
无○卽此是道名天地之始道生一是天地之始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故有名万物之
母一无生万有万有归一无○生生不息故常无虚心无念欲以观其妙见物知道知道见心○无
心则自然运化常有守中抱一欲以观其徼徼音窍身有生死心无生死此两者万有一无一无
亦无无中不无同出而异名万法归一一心本空同谓之玄道非欲虚虚自归之人能虚心道自归之
玄之又玄虚里藏眞无中生有众妙之门悟由此入用之无穷百千万法皆从此出
复圭子曰此章总言道之体用及入道工夫也老君之学全
在於此其五千余言所敷演者惟演此一章已耳儒之所谓
道者路也以日用常行言老之所谓道者直指本体言玄同
子曰第一道字大道也第二道字卽大道非口道之道分别
在一可字凡人骤观第二道字谓口道之道旣有可口道之
道则必有不可口道之道矣是可道与不可道二也旣爲大
道岂容口道稍涉拟议便非寻常日用常久不坏之道复圭
子曰道之一字且不可强加况又可强名之乎名以名此道
也而不知道无以名爲也造化密移四时默默中行百物默
默中生必欲归名於道岂万古不易之常名乎无能生有故
无爲天地之始者道也道生天地长於上古而不爲老无极
是也有彰乎无故有爲万物之母者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
物万物统体一太极是也以上数句皆指造化之浑沦大道
而言故常无欲以下则近指人身道妙而言令人知修道也
於二观字可见故常无二字作一句欲以观其妙太上谓我
寻常日用安心於无要以观其道之妙处常有二字作一句
欲以观其徼徼卽妙中之孔窍也太上谓我寻常日用安心
於有要以观其道之窍处窍生於妙有欲生於无欲此两者
於不见中亲见於亲见中不见其出同特其爲名异耳旣名
爲妙又名爲窍则虽有欲而实未尝有欲故同谓之玄凡远
而无所至极者其色玄故以名道玄不足以尽之不但绝有
无之名抑且离玄妙之迹故曰玄之又玄生仙生佛在是生
天生地在是生人生万物亦在是岂非众妙之门乎此一章
已尽全部道德之旨又曰有无名而後有有名凡名不永者
有名爲祟故也常者久而不变之谓浑而无奇之称旣曰常
又曰玄所以益明常之不可易不可加也圣人特常之至者
耳程俱论曰可道之道以之制行可名之名以之立言至
於不可道之常道不可名之常名则圣人未尝敢以示人非
藏於密而不以示人也不可得而示人焉耳故西方圣人其
所示现设爲乘者三演爲分者十二命之曰教若夫传於教
外者则其不可道与不可名者也中国之圣人祖唐虞宪文
武以订诗书礼乐之文命之曰经若夫其所以言犹履之非
迹者则其不可道与不可名者也故老君着五千之文将以
示天下迪後世非退於道冥而独於已者故其发言之首以
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者五千文之所具也若夫千圣之所
不传者不可得而言也笔乘谓太上实非舍有以求无苟
舍有以求无则是有外更有无安得爲无葢当其有时实未
尝有乃眞无也故不灭色以爲空空卽色不捐事以爲空事
卽空不然其所谓无者爲对有之无而所谓有者爲对无之
有亦恶得谓之常无常有哉噫安得知常者而与之一论此
李淸庵曰予谓无欲者无心作爲自然也有欲者有心运
用工夫也无爲则能见无名之妙全其性也有爲则能见有
名之徼全其命也有与无性与命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
之又玄有无交入性命双全也子思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
之中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卽无欲观妙之义也发而皆中
节谓之和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卽有欲观徼之义也致中
和天地位万物育卽玄之又玄之义也所谓欲者欲人之不
可之谓
可道必名名必有知故次之以天下皆知
养生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爲求爲美名美斯恶已不得美名○不美是恶之因皆知善之爲
求爲善人善斯不善已反爲恶人○善是不善之因故有无相生无必生有有必生无难易
相成先难後易先易後难长短相形道本无形自相长短高下相倾天旋地转本无高卑声音
相和一风所鸣万籁相应前後相随往古卽今来今卽古是以圣人处无爲之事贵乎
自然行不言之教道寓於物万物作而不辞无必生有安得不生倘若不生安见长存○忘物
生而不有无非幻妄○忘形爲而不恃今日今日而已○忘情功成而不居岂可以梦
爲实忘成夫惟不居忘外而不忘其内也是以不去一我自存
复圭子曰大道无名原无美恶亦无善不善自混沌凿而美
恶分因有善不善葢至美不美至善不善美中藏恶善中寓
不善非天下所得而知也故人之所谓美且善者岂眞美且
善哉天下之物生於有有生於无是之谓有无相生合抱之
木起於毫芒百尺之台溃於蚁穴是之谓难易相成人知临
短以爲长不知卽短以爲长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非长短
相形乎高者不可使卑卑者不可使高一定之高下也若天
道高而下降地道卑而上升非高下相倾乎空谷传声声应
气求一淸一浊递爲抑扬则声音相和也古以今爲後而随
前来亦以今爲前而随後往则前後相随也已上相生相成
相形相倾相和相随六者皆自有爲而致也惟圣人洞知其
故已雕已琢复归於朴处无爲之事以道而治也行不言之
教以身而教也是以万物并作吾从而与之作作而不辞忘
物也万物并生生而不有忘形也如造化虽能有所作爲而
不自恃其能忘情也如四时虽有成物之功而不自居忘成
也夫惟不居其功是以生成之功归天地参赞之功归圣人
天地也圣人也一也功岂去天地圣人哉○碧虚子曰美善
生於妄情以情之所好爲美情之所恶爲恶纵已妄情非恶
而何以已之所是爲善以已之所非爲不善纵已是非安有
美乎庄子曰是非吾所谓情也吾所谓无情者言人不以好
恶内伤其身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此谓止於实当也夫圣
人岂无美善葢美而不矜同於无也不矜则德全同无则害
远德全害远美善尽矣若以美善化天下使知其美之爲美
葢未尽善也
知则善恶互生难易对陈势必争尙贤德故次之以不尙
贤
安民章第三
不尙贤爲子当孝爲臣当忠使民不争饱不思食○忘我不贵难得之货黄金与土同价
使民不爲盗如意无他不见可欲耳目之间心实在焉使心不乱去卽唤囘○忘情是
以圣人之治[多少分明@○]虚其心[是@○]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河上公云
爱精重施髓满骨坚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爲也[多少分明@○]○识诀者
恐惧爲无爲○则无不治[是@○]
复圭子曰尙贤好名也名争端也若上不好贤则民自然不
争贵难得之货好利也若上不好利则民自然不盗伯夷死
名於首阳争名也盗跖死利於东陵争利也岂非上之人所
尙在名所贵在货哉苟上者不见名利有可欲则民亦各安
其志而心不乱矣非闭目而不见也谓天下无可欲者动其
中耳是以圣人之治以下虚心实腹弱志强骨八个字分明
是指点金丹大道教人下手处葢人之不能入道者缘心上
不净一团名利牵扯心不虚也方寸几何莫非嗜欲所塡塞
则元精元气元神不存爲一空殻而腹不实矣虚心二字谈
何容易心必如太空任浮云之往来而太虚之体自若如是
则元精元气元神固而腹始实矣心犹体也所以宅神君气
统精而志则心之发窍处也志强则心未免外驰骨力必受
其损故弱其志而後能强其骨所谓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
而不争天下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枨也
慾焉得刚则骨弱矣尝使民无知无欲是复归於混沌也使
夫知者不敢爲也不敢凿其混沌矣爲者始於有作人难见
也无爲者及至无爲众始知也则无不治者大修行人以身
爲国以精不动摇谓之民安神气充裕谓之国富而国胡不
治之有苏注尙贤则民耻於不若而至於争贵难得之货
则民病於无有而至於盗见可欲则民患於不得而至於乱
虽然天下知三者之爲患而欲举而废之则惑矣圣人不然
未尝遗於野而不用贤也独不尙贤耳未尝委之地而弃其
货也独不贵之耳未尝去所欲而稿木死灰也独内不存诸
心外不遗其迹而已矣吕注是以圣人之治也虚其心实其
腹弱其志强其骨心藏神而腹者心之宅虚其心则神不亏
而腹实矣肾藏志而骨者肾之余弱其志则精不摇而骨强
矣虚其心而腹实则尝使民无知也弱其志而骨强则尝使
民无欲也智者知贤非上之所尙而货非上之所贵则爲之
非所利故不敢爲也夫唯如此则爲无爲而无不治矣
尙贤尙贵则争欲之心起矣惟圣人治之以虚故次之以
道冲而用之
无源章第四
道○冲而用之○太虚同体或不盈虚中渊乎似万物之宗心也
挫其锐歛神不露锋芒解其纷止念和其光藏心於心而不见同其尘混心於物
湛兮似若存存神於无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惟道爲身
释德淸曰此赞道体用微妙而不可测也冲虚也盈充满也
渊静深不动也宗依归也谓道体至虚其实充满天地万物
但无形而不可见故曰用之或不盈谓道体渊深寂寞其实
能发育万物而爲万物所依归但生而不有爲而不宰故曰
似万物之宗沈蛟门曰锐则有触纷则多端光则有分别
尘则浑然无迹大道摧挫芒锐而无圭角解释纷结而无系
累和戢光耀而无英华惟混世同俗并居杂处而不自表洁
湛然澄彻非存非非存泰定之中天光自烛眞一之妙洞在
目前其冲虚如此吾不知谁之子而能臻此化境其亦象先
天一气统帝之元耳复归於朴复圭子曰挫锐解纷和光
同尘皆是太上生平受用妙处他日点化杨朱曰而睢睢而
盱盱而谁与居太白若辱盛德若不足亦是挫锐解纷和光
同尘之意学者知此体认工夫则处处有着落而入道不难
矣
冲虚渊静爲万物所宗寻其宗先乎天地故次之以天地
虚用章第五
天地不仁无心以万物爲刍狗任其自然圣人不仁以天地之心爲心也以百
姓爲刍狗尙自忘我岂有他哉天地之间心也其犹槖龠乎运而不息虚而不
屈用之无穷动而愈出纯亦不已多言数穷如何说得不如守中尽其在我
王纯甫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是太上自危自戒之言也葢
道本不可言而斥之以不仁道本不可名而状之以槖龠知
者固得意而忘言矣不知者不覩其眞而徒爲哓哓也则吾
说穷矣中也者中也虚也无也不可言不可名者也守此而
心思路绝言语道断其何穷之足虑太上着书谈道而其言
若此则其不得已之心爲何如也後世学者果不得於刍狗
百姓之言而遂疑其有土芥斯民之意且曰申韩惨刻原於
道德也自史迁已然况其他乎此卽多言数穷之一验也太
上葢预知之矣复圭子曰犹似也槖卽皮鞲乃鼓风铸物
之器龠卽管龠乃承气出音之器用之则伸不用则虚以自
处置之而不以爲屈故曰虚而不屈若用之则触动其机而
风生愈出愈有故曰动而愈出葢道原自虚中来岂涉言诠
浑然无迹岂落象数故多言数穷卽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之
谓也并刍狗槖龠之喻皆赘谈不如守中者吾守中而归於
忘言斯包含无穷乃得之矣严君平曰刍草也谓朿刍爲
狗古人用以祭祀除祓不祥用已而弃之言当用之时不甚
爱及乎弃之亦不爲憎也天高而淸明地厚而顺甯阴阳交
通和气流行泊然无爲万物自生焉天地非倾心移意巿恩
施泽而有以爲也此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爲刍狗明王圣
主非竭智尽能显仁示德而有以爲也此所谓圣人不仁以
百姓爲刍狗也
槖龠含虚而不屈者由其神也故次之以谷神
成象章第六
谷神不死此心本无生死是谓玄牝同此一天○一阴一阳玄牝之门念头动处○一
阖一辟是谓天地根惟心绵绵若存只是如此○无休无歇用之不勤无爲而已
○无物不成用不劳也故曰用之不勤
白眞人曰谷者天谷也神者一身之元气天之谷含造化容
虚空地之谷容万物载山川人与天地同所禀也亦有谷焉
其谷藏眞一宅元神是以头有九宫上应九天中间一宫谓
之泥丸又曰黄庭曰崑仑曰天谷其名颇多乃元神所住之
宫其空如谷而元神居之故谓之谷神神存则生神去则死
日则接於物夜则接於梦神不能安久而自定性入自然无
爲妙用未尝至於勤劳迫切故曰用之不勤卽此而观则玄
牝爲上下二源炁母昇降之道明矣世人不穷其根源便以
鼻爲玄口爲牝则玄牝之门又将何以名之孙眞人曰肾之
前脐之後大肠左小肠右玄牝之门是谓天地之根也玄关
卽是玄牝出入之门天地未判父母未生鸿?之初乃是先
天眞一之炁耳释德淸曰牝物之雌者卽所谓万物之母
也用卽出入之枢机谓道爲枢机万物皆出於机皆入於机
故曰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沈蛟门谓生天生地皆由此出
故谓之门谓之根非玄牝之外又有门门之外又有根也绵
绵之义有三至柔也至微也至长也若存者不可谓之存不
可谓之非存也至人无惰故无勤凡人有作必有辍愈勤则
必有不勤者继之天一日一周而未尝勤行一度斯至人所
谓用之不勤也薛蕙曰自古爲玄牝之说者往往不本谷
神而别爲异说皆非老子之本旨也史记曰老子所贵道虚
无因应变化於无爲至哉言乎葢卽谷神之说也尝爲之说
曰谓之谷则非有也谓之神则非无也又曰谷神之可见者
特其因应焉耳虽曰可见而不可见者存焉是何也葢可见
者皆彼万物之迹而非其本体也显其因应之妙用藏其虚
无之实体此谷神之所以爲神也非通神明之德者孰能识
之
绵绵不绝得天地之根故次之以天长地久
韬光章第七
天长地久湛然无爲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心亦如此○无爲以其不自生
此心长存故能长生本无生灭是以圣人我也後其身而身先无乎不在外其
身而身存今古如此非以其无私耶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故能成其私我卽
天地天地卽我以其无我故能成我
释德淸曰此接上章用之不勤之义也言天地以不生故长
生以比圣人忘身故身存也意谓何物长久惟天地长久然
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私其生其次则圣人长久是以
圣人体天地之德不自私其身以先人忘我也则人乐推而
不厌故曰後其身而身先复圭子曰圣人有躯殻之法身
有元神之眞身圣人不养形而养神者以躯殻有坏这个不
坏耳後身後此法身也而身先者则此眞身透有无乘虚空
而超乎万有之上也外身外此法身也而身存者则此眞身
入水不溺入火不焚而与天地并存也众人皆後而圣人独
先众身皆亡而圣身独存无乃似私乎不知圣人耻独爲圣
人无私也而人尽自暴自弃不肯学圣人故觉圣人私其道
於已而成其私耳其实何私之有薛蕙曰身先身存是成
其私也原其所以致之顾由於後外其身而无私故曰非以
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夫圣人之无私初非有欲成其私之
心也然而私以之成此自然之道耳如欲成其私卽有私也
未有有私而能成其私者也程俱曰天地人一原耳天之
所以爲天地之所以爲地人之所以爲人固同而天地之能
长且久人独不然何哉天不知其爲天地不知其爲地今一
受其形而人则认以爲已曰人耳人耳谓其养生不可以无
物也则骋无益之求谓其有身不可以不爱也而营分表之
事厚其生而生愈伤养其躯而身愈病其不爲中道夭者亦
幸矣老君之旨如此而未之思者以谓黄老之徒率畏死而
求长生岂不惑哉夫人而无生道安所载然世之丧其生者
葢反以有其生爲累有其生者且尤老君之深戒而谓其外
於道而求生未之思耳
圣人後身外身柔顺利物故次之以上善若水
易性章第八
上善若水性犹水也水善不爲物所忤而已利万物而不争初何心哉○随方逐圆处
众人之所恶於我何有故几於道心亦如此○河上公曰水性与道同居善地无所择也○舍
高就下心善渊有所养也与善仁无分彼此言善信眞实应物正善治无往不正○治秽浊
而不染平高原而不劳事善能无爲而无所不爲○随方逐圆不与物逆动善时与时偕行夫惟不
争方寸不竞○不与人逆故人不争故无尤亦不以爲福也○无尤则上善矣
释德淸曰此言柔顺之德无往而不善也上最上谓谦处不
争之德最爲上善譬如水也故曰上善若水水之妙在利万
物而不争不争谓随方就圆无可不可惟处於下世人皆好
高而恶下惟圣人能藏垢纳污处众人之所恶几近也无往
不善故几於道苏子由曰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
善也成之者性也又曰天以一生水葢道运而爲善犹气运
而生水也故曰上善若水二者皆自无而成形故其理同道
无所不在无所不利而水亦然然而旣已丽於形则於道有
间矣故曰几於道然而可名之善未有若此者也故曰上善
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空虚静默深不可测善渊也
利泽万物施不求报善仁也圆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
善信也洗涤羣秽平凖高下善治也遇物赋形而不留於一
善能也冬凝春泮涸溢不失节善时也有善而不免於人非
者以其争也水惟不争故兼七善而无尤
道体虚无贵不盈而善持故次之以持而盈之
运夷章第九
持而盈之无欠无余不如其已放下身心揣而锐之贵欲无爲不如长保谨而不失
金玉满堂俭视俭听裕然有余莫之能守终日如愚○河上公云嗜慾伤人财多累身富贵而
骄潜心勿用自遗其咎寂然不动何咎之有○一涉骄奢必致祸患功成名遂月到天心处风来水
面时身退天之道退自有余○天地合德○全是谦卑逊顺之义
复圭子曰此接上章上善若水之义持捧也盈满也已止也
不如弗持也揣揣摩也锐思虑精锐也不可长保卽人之不
可谋者天也知盈而持知锐而揣已爲不善况盈而不持锐
而不揣者乎金玉非世上黄金白玉乃吾身神气精之三宝
金液玉液是也曰满堂犹满身人人本具个个圆成仙佛尽
人可作而莫之能守元神元气元精琢丧殆尽所存者仅後
天之神气精耳知玉液金液还丹谁乎若富贵而骄止知堆
金积玉而不知自丧本来之金玉势必自遗其咎并世间之
金玉亦莫能守矣四时之运得序者进成功者退日中则昃
月盈则亏天犹不能常盈况於人乎故曰功成名遂身退天
之道分明是指点富贵之人当退而修眞访道物色高人推
究天道○白眞人曰有人要识长生诀只是搜寻造化根古
者虚无生自然自然生大道大道生一气一气分阴阳阴阳
爲天地天地生万物则是造化之根也谓富贵之人最难省
悟故有此一段议论○刘师玄曰盈则必虚戒之在满锐则
必钝戒之在进金玉必累戒之在贪富贵易淫戒之在傲功
成名遂必危在乎知止而不失其正此言深欲救人谓非必
处山林绝人事然後可以入道虽居功名富贵之域皆可勤
而行之
外物盈满锐心富贵不若抱一无咎故次之以载营魄抱
一
能无章第十
载营魄安心抱一○能无离甚处去来专炁致柔纯淸绝点○二物浑成如母?婴
能婴儿混然一片○纯一不杂得返朴还湻涤除玄览无事於心无心於事○尘净监明能无疵
身心如一爱民治国怡神养气能无爲无念无爲无思无虑○不动不摇道泰时淸天门开阖
心地开明能无雌一而不二○出入有无不矜不伐明白四达一理烛物能无知终日如愚○黜
聪屏智和光同尘生之畜之一心所存包含万象○斡旋四德长养羣情生而不有心同太虚爲
而不恃智周万物○忘其所自长而不宰泰然无我是谓玄德○○姬眞人云爲而无爲应
事无迹谓之深玄之德
复圭子曰此章太上明明发泄金丹大道世儒不读丹书未
闻秘诀而欲以吾儒经史诸子百家解道德经是以凡见而
窥仙俗骨而测佛地下人而谈天上事此必不得之数予请
以所得道家之肤见而泄其一二可乎载如车之载物也营
营卫也载营魄躯殻载之也此凡人之所同至抱一能与营
魄而不离则神人之所独吕祖云精神气血归三要南北东
西共一家一卽丹也抱一则精化爲气气化爲神神化爲虚
矣此不二法门长生久视之道然必自调息始见鼻中气出
入如烟烟象微消成白久之而息微是专气致柔也先天祖
气惟婴儿完全学人养气能从後天以复先天如婴儿乎此
是链精化气工夫玄览卽同谓之玄玄字也大道旣不可名
又岂可览乎玄览者见解也稍着见解卽爲大道之疵纇矣
故必涤除玄览浑然粹白能无疵乎此爲链气还神工夫身
爲国心爲君精爲民爱民者爱此精气也精气不亏分毫已
满一升六合之数乃得药之时有作有爲之事後来工夫纯
熟民不期安而自安国不求治而自治能无爲乎及至无爲
众始知也此爲链神返虚工夫天门卽泥丸宫也神人之所
栖又谓之天谷至於天门开阖能无雌乎则纯阳而无阴矣
然自然有一点如雾如电之阳入玄门透长谷而竟上泥丸
有开无阖不是道有阖无开亦不是道霎时霹??一声忽尔
天门顶破眞人出见大神通如是则四大虚空皆我光明所
烛而已不有其知歛神弢光复归於虚空非能无知乎此爲
链神合道工夫生之畜之者天地也天地有生成而不有之
以自私天地有作爲而不恃之以爲能宰者总也天地有长
养而不宰之以自居天地之玄一圣人之玄也玄德卽玄门
爲圣爲贤者此玄也成仙作佛者此玄也是之爲玄德天地
与圣人同此玄同此德也朱子曰专气致柔看他这个是
甚麽样工夫专是专一无间断致柔是到柔之极处才有一
毫发露便是刚这气便粗了愚谓朱子之说甚善老子之学
天下莫能行者此其一也
有专气致柔之和则物归如辐之辏毂故次之以三十辐
共一毂
无用章第十一
三十辐如三十日是也共一毂一月是尔当其无月大月小有车之用虽是月小亦成一月
○毂空车得行心空神得止埏埴以爲器阴阳往来而成造化当其无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有
器之用问有不及亦见天工○器空诸物受心空道眼开凿戸牖以爲室万象森罗同乎一天当
其无神不守舍五官失衞有室之用圣愚同性忘内逐外故有之以爲利得此父母之身爲用
无之以爲用存吾厥初同然之理无内无外
释德淸曰此言世人但知有用之用而不知无用之用也意
谓人人皆知车毂有用而不知用在毂中一窍人人皆知器
之有用而不知用在器中之虚人人皆知室之有用而不知
用在室中空处以此爲喻譬如天地有形也人皆知天地有
用而不知用在虚灵无相之心是知有虽有用而实用在无
也然无不能自用须赖有以济之故曰有之以爲利无之以
爲用利犹济也老君之学要卽有以观无若卽有以观无则
虽有而不有是谓道妙此其宗也沈蛟门曰车也器也室
也皆有也天下所赖以济者也故曰有之以爲利车之受轴
器之受物室之受明皆无也三者所赖以济者也故曰无之
以爲用按古者一车三十辐法一月数也共一毂者毂中有
孔众辐共凑之埏和也和土以爲器无毂中受轴处器中之
虚处戸牖之空处其有之以爲利人皆知之而无之以爲用
非老君不能发其妙也一部庄子多言无用之用
上章发明虚用虚其用则不爲色声诸根所惑故次之以
五色五音
检欲章第十二
五色靑黄赤白黑令人目盲其机在目志之所之○眼被色瞒五音宫商角徵羽令人耳
聋贪外丧内○耳被声诱五味甘辛酸咸苦令人口爽忘其自然○口被味瞒驰骋田猎
心猿意马令心发狂不定身心无所归着○心爲境移难得之货金玉何用令人行妨所宝
惟心惟心守一○意爲物转是以圣人爲腹其乐也内○内境不出不爲目耳随声走眼被色迷
○收视返听故去彼取此见色明心闻声悟道
释德淸曰此言物欲之害教人袪欲之行也意谓人心本自
虚明而外之声色飮食货利本无可欲人以爲可欲而贪之
眼淫於色而失无色之色故盲耳淫於声而失无声之声故
聋舌淫於味而失无味之味故爽心则流逸奔境而失其正
定故发狂行则贪逐货利而失其正操故有妨惟圣人知量
知足爲腹者实其腹也守五性去六情?志气养神明不爲
目者举一以包四也罗绮千箱不过一暖食前方丈不过一
饱其余皆荣观而已故圣人爲腹不爲目去外面之纷华取
在内之眞实
爲腹不爲目忘我之事故次之以宠辱若惊
厌耻章第十三
宠辱若惊无荣无辱此心泰泰然○宠是辱先贵大患若身思患预防○身爲患本贵重也何谓
宠辱贵贱贫富宠爲下人之所恶得之若惊苟非吾之所有○居安虑危失之若惊虽一
毫而莫取是谓宠辱若惊於我何有何谓贵大患若身安危累吾心得丧累吾性吾所
以有大患者心之不甯身之不安爲吾有身有我则有身无我则无身及吾无身湛然一天
我亦非我吾有何患忘我忘世天眞自然故贵以身爲天下心犹君也身犹天下则可以
寄天下百年如过客万物如逆旅爱以身爲天下能治其身亦犹治国乃可以托天下
可以久而不失
复圭子曰此上下文虽议论叠叠而所重不过及吾无身一
句看得破则上下文如劈竹矣古之达人惊宠若惊辱知宠
之爲辱先也贵重也贵身如贵大患知身之爲患本也何谓
宠辱若惊葢爲人上者宠人爲人下者宠於人宠虽与辱对
辱无得失而宠有得失故宠爲下苟一旦得失骤至未有不
惊骇者何谓大患若身人生大患有二非人道之患卽阴阳
之患遭此患者则此身爲之累也及吾无身非无眞身也解
脱此肉身则二患不能入卽白眞人所谓天地虽大能役有
形不能役无形阴阳虽妙能合有气不能合无气是无身乃
超世之事爲一已不爲天下也若经世者亦必先有已而後
有天下彼不贵重其身而爲尘劳所役则自治且不暇安能
寄天下不爱惜其身而敝精殚神则保身且未遑安能保天
下此所以贵以身爲天下贵以其淸虚恬淡之身爱以身爲
天下爱以其富贵不与之身宠而不有其宠贵而不有其贵
如舜禹之有天下而不与焉乃眞可以寄托天下者也陆
希声曰若以得失动其心物我存乎怀则宠辱不暂甯吉凶
未尝息安足爲天下之正居域中之大乎惟能贵用其身以
爲天下爱用其身以爲天下者则是贵爱天下非贵爱其身
也夫如是则得失不在已忧患不在身乃可以大位寄托之
此大道之行公天下之心也张洪阳曰宠辱若惊是忘名
的事贵大患若身是忘形的事忘名而心不惊忘形而身不
累至矣
非顺道无形者不能无宠辱故次之以视之不见
赞玄章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身中之心○大象无形视不可见听之不闻名曰希心中之性搏
之不得名曰微性中之神此三者不可致诘不可以说说惟当以意会○河上公云无色无
声无形口不能言书不能传当受之以静求之以神故浑而爲一○同归於一而已矣其上不皦性无
体○莫见乎隐其下不昧神无方○莫显乎微绳绳兮不可名绵古亘今昭然独存○非一色也不
可以五色分非一声也不可以五音辨非一形也不可以长短大小度复归於无物见物便见心○藏身处没
踪迹是谓无状之状心无形相○道无形状能与万物作形状无物之象性无形象○一无物象而
与万物形象是谓忽恍神无去来○亲见中不见迎之不见其首其来非今随之不见
其後其去非古○言无穷无极而长存执古之道本无圆成○无爲以御今之有本无生死
○无爲之道总摄万有能知古始古卽今今卽古听其自古自今○无爲是谓道纪如是如是○无
爲之道因无彰有
复圭子曰至色无色其名曰夷着视不得至声无声其名曰
希着听不得至形无形其名曰微着执抟不得此三者口不
能言又安可诘问一分爲三三复合而爲一所谓大道体虚
超乎声色名相思议之表天处上而明地处下而暗万物处
中而绳绳不绝惟此混然一者在上而不加明在下而不加
暗在中绳绳生万物而不可名终复归於无物而不可知所
谓藏万物处没踪迹没踪迹处藏万物无状而天下之状从
此出不见中亲见是谓无状之状无物而天下之象从此出
亲见中不见是谓无物之象总之视不见听不闻抟不得若
忽若恍其起无首其卒无尾本无圆成本无生死果能执古
无爲自然之道以御今世之有爲听其自古自今自今自古
能知古始所出之自而不迁其德是谓道纪如是如是薛
蕙曰古之道卽无也观其对今之有而言意可见矣曰古者
非在今始有也今之有谓今天下之事古始卽古之道人之
应物不知本源之无物而惑於外物以自累此世之通患也
惟执古以御今者以无事爲眞宅以有事爲应迹事虽万变
而在我之不变者常一也道纪者道之纲纪葢天下之事其
本在此故也昔司马谈曰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形赡
足万物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操易事少而功多刘向
曰道家秉本执要淸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
术也二子之论可谓善矣惜乎其有所未备耳何者世俗之
儒大抵谓老君弃人事之实独任虚无而已斯言也众皆以
爲信然而未知其大不然也老君曰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是葢任虚无以应事曷尝弃事而独守其虚无哉然则老君
之学非不应事也第其所以御之者在不悖其虚无之本耳
观老君之旨若此着明而古之善言老君者未尝举以爲说
以解世俗之惑岂非不备者哉夫学者之患在考其文而不
通其意今老君之言较然若此而论之者乃如彼则於考文
者固已疎矣况其深远之意乎
能知道纪便爲善士故次之以古之善爲士者
显德章第十五
古之善爲士者明心见性微妙圆通允执厥中深不可识吾道一以贯之不可得而闻也
○淸静光明视不得见夫惟不可识惟精惟一故强爲之容谓之道也皆无心焉豫兮若
冬涉川得处彻骨犹兮若畏四隣君子愼其独俨兮其若客无不敬涣兮若
氷之将释心闻神悟敦兮其若朴终日不违如愚旷兮其若谷庶乎屡空臆则屡中○空
其中浑兮其若浊心与道冥○不垢不净是也孰能浊以止静之徐淸澄之不淸挠之
不浊孰能安以久动之徐生昔旣不生今亦不灭保此道者道不假修但莫污染不欲
盈道无穷心无尽夫惟不盈有成亦有败道本无成无败○冲虚故能敝潜龙勿用不新成唤作
如如早是变了也
复圭子曰今之爲士者昭昭揭日月而行惟患人不知古之
善爲士者独不然藏器韬光去粗而微微极而玄玄极则无
所不通其精深也不可得而测吾於其不可测处而强爲之
形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隣犹豫行不进貌冬涉川
谓不敢遽进畏四隣谓不敢妄动俨若客俨谓肃然可观若
客谓谦退不敢直前涣兮若氷将释涣者解散释者消亡谓
氷泮易溺如恐陷也以上四语皆畏愼之至至人应世之象
敦兮其若朴如木未雕无文饰也旷兮其若谷旷空也谷虚
无不受也浑兮其若浊藏垢纳污和光同尘也此三语者皆
混沌之意至人混世之象苏子由曰中民之士以物汨性则
浊而不复淸枯槁之士以定灭性则安而不复生今知浊之
乱性也则止而静之静之而徐自淸矣知安之灭性也则久
而动之动之而徐自生矣易曰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
故今所谓动者亦若是耳盈生於极浊而不能淸安而不能
生所以盈也不欲盈不使之盈也天下之物有新则有敝有
敝则有坏而不敝者鲜矣夫惟不盈则新敝成坏无所容心
是以亘古亘今能与天壤俱敝不见其旧而坏安见其新而
成耶苟学道之士慕其新成则与道异矣非大成之道也故
曰大成不缺其用不敝
能与天壤共敝者冲虚之善士也故次之以致虚极
归根章第十六
致虚极忘形守静笃忘心万物并作忘物忘我吾以观其复囘光返照见天
地心夫物芸芸身外无爲各复归其根洞见本来灵光不昧归根曰静无生无灭○返本
静曰复命我无生死我不能无生死我能生死我本无生死复命曰常常光见前如如不动知常
曰明心死方得神活魄灭然後魂昌不知常道不可以须臾离也妄作凶一念所形无非幻妄○得道则
吉失道则凶悟道则仙迷道则鬼知常容其大无外○大无不包容乃公其小无内○公正无私邪魔自
退公乃王能爲万物主不逐四时凋王乃天本有之天理无不通天乃道一炁之始万象之祖曷有
终穷道乃久道卽心心卽道○无尽没身不殆心无生死道无往来○天地虽变这个不坏
复圭子曰虚静者乃道之本体得道之人捐情去欲五内淸
净如浮云虽往来而太虚之体自若其虚极矣致卽致中和
之致主心言而心中之性原静也前念静後念不静未守静
也卽静之中犹有纎微倚着亦是守静不笃也故必虚而又
虚.静而又静然後可谓之致虚极守静笃也并作犹言并生
也吾不观其作而观其复观复者在易爲雷在地中在十二
辟卦卽爲十一月之复卦在尧夫则爲月窟天根在玄门则
爲五行不到处父母未生前在禅门则爲本来面目凡人止
知观泰观乾不知观复任其至剥至坤纯阴而命终矣不知
物虽芸芸枝叶扶疎而终各归其根夫春生夏长皆动时至
归根则静矣乃观复之时是谓复命矣物能归根复命者松
栢靑靑百千??而不朽何爲人独不知归根复命乎归根是
得药事复命是得丹事太上明以大道指点世人先哲注道
德经皆梦中说梦常者常常如此人至死日曰无常故复命
曰常可与天地同久人患不知此常道耳能知此常道曰明
明者不啻明见致虚守静之理归根复命之窍且明从日从
月一阴一阳之谓也若不知常明之道而妄作行旁门者必
凶知常容卽一粒粟中藏世界洞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也
容乃公卽仙佛之欲度世人甚於世人之求仙佛也人王主
宰天下天王主宰造化公乃王所谓跳出阴阳之外陶铸造
化而不爲造化所陶铸也王乃天我心卽天心天乃道我道
卽天道道乃久我命卽天命没身卽解脱也万物有坏这个
不坏何殆之有白祖曰形中以神爲君神乃形之命也神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