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6867433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太上道德宝章翼卷上,道藏辑要,用户68674337,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以性爲极性乃神之命也养形中之神以合神中之性此之

谓归根复命也

知常之人道同太上故次之以太上

湻风章第十七

太上心之精神是谓之圣下知有之万物皆有此理其次亲之誉之有物生天地无名本寂寥

○可亲可誉便不自然其次畏之百姓日用而不知也○知其畏敬其次侮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

○全无忌惮信不足不知有此理只爲太分明有不信平常心是道不用生分别○前行後必随犹其

贵言尙何言哉功成事遂此理素存此心素有百姓皆谓我自然圆陀陀光灼灼净躶躶赤

洒洒

复圭子曰太上谓太上之世结绳而治也下民不知亲己不

知疎物仅知上之有君长而已是爱憎之心尙未起此无爲

而治也其次有爲而治以恩结民故民始知亲之誉之乃驩

虞气象其次以法令绳民民格面而不格心第知畏之其次

令繁禁多未免凌侮生焉而争夺起矣信不足焉始由君不

信其民有不信民便不信其君上下不相信而犹贵言语以

相笼络人此必不得之数孰若执古御今以太上自处以无

事治天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帝力何有於我哉自然而已

无论无畏侮并亲誉亦不知也

大道无爲亲爱畏侮之情生以致大道分裂故次之以大

道废

俗薄章第十八

大道废自昧固有之心本来之性有仁义非其本眞智慧出终非本然有大僞卽不自然○智

慧聪明根尘业识六亲不和自相分别有孝慈葢所当然国家昏乱生死岸头身心茫然有

忠臣到此方知有所养也○莫若常和莫若常治

复圭子曰大道无形卽道亦不得已而强名也安有仁义自

仁义之名立人争趋之世与道交相丧矣故曰大道废有仁

义道无雕琢安有智慧自上用礼乐法度以治民皆智慧也

智慧一出輙有大奸似忠大诈似信者并智慧窃之故曰智

慧出有大僞道旣无仁义智慧又安有孝慈与忠名哉大道

乾坤爲父母编民爲赤子浑然而已自六亲不和各亲其亲

各子其子而後孝慈见大道之世君曰俞臣曰都君曰吁臣

曰咈安见其所谓忠自国家昏乱是非顚倒而後忠臣显苏

文定曰尧非不孝而独称舜尧无瞽叟也伊周非不忠而独

称龙逢比干无桀纣也

大道废而仁义彰智慧出而大僞作故次之以绝圣弃智

还湻章第十九

绝圣任其天然弃智寂然无念民利百倍淸明在躬志气如神绝仁听其自尔弃义遑恤其他

民复孝慈安时处顺绝巧忘机弃利泯虑盗贼无有心兵不起方寸湛然此三

者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以爲文不足使其使然孰若自然故令有所属应无

所着洞然无我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见素抱朴

复圭子曰此承上文国家昏乱来其将何以教之葢圣智卽

智慧也上人恃圣智以治天下而天下人以大僞乱圣智不

利孰甚焉故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大道包罗仁义亦无亲疎

自分别以仁义而民反失其眞性故绝仁弃义以还大同而

民亦归於孝慈机械也计较也总之爲巧利也吾以巧利生

心则五贼盗其内而泰宇不甯奸宄尤而效之所谓兵莫慴

於志故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圣智仁义巧利之三者尽文

饰也皆绝而去之是质有余而文不足故令天下专属於朴

素自然少私寡欲矣如是则大道可存而不废其庶几大道

之世乎

尙仁义圣智而大道始废故次之以绝学无忧

异俗章第二十

绝学无忧无事无爲无思无虑唯之与阿一气聚散相去几何所过者化善之与恶

一念动静相去何若所存者神○古今间隔离道甚远人之所畏生死亦大矣不可不畏

死生事大无常迅速○善恶可畏荒兮其未央哉流浪生死沉滞声色○俗人恐学力未至圣人恐损之未

尽众人熙熙守眞之志不坚逐物之情易荡○嗜欲无厌如享太牢於道无味○饥思啖牛如

登春台恣纵情欲我独泊兮其未兆专气致柔能如婴儿○澹然无欲如婴儿之未

孩冥冥然而无所知寂寂然而无所爲乘乘兮若无所归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众人皆有余

不知戢歛而我独若遗惟恐失之○贪务者常忧忘机者常乐我愚人之心也哉离种种边

沌沌兮离空亦空昏昏默默俗人昭昭耳目所娱内眞已丧我独若昏终日如愚○俗人见识於

外圣人藏明於内俗人察察用心不已劳神不止我独闷闷若有所思实无思者○俗人心细圣人量

大忽兮若海道无边际漂兮若无所止一心自如万物无着众人皆有以一人之心

有限万机之事无穷我独顽似鄙身如槁木心若死灰○众人皆有能圣人独无能我独异於人

道不远人人自远道○不与万法爲侣而贵食母大道一而已矣○贵在味道○返本

李息斋曰学不至於无所学非绝学也道以无得爲得学以

无学爲学使道而可得皆仁义也使学而可学皆名数也故

圣人以无得爲得道以无学爲眞学故绝学无忧若未至於

无学则未免有得此遗彼之憾学无时可息矣同爲应对唯

恭而阿慢其相去几何同爲离性善之与恶其相去何若唯

阿善恶毫厘有异得失遽相悬如此可不致畏於几微哉生

死事大人虽知畏而不思避畏惟至人非徒知之且实畏之

勿使无常一旦临也不可不畏敢曰今尙未央而可荒哉

沈蛟门曰众人溺於所好心愦乎内目眩於外如享太牢之

滋味如登春台之美丽至人深究其妄自守其中淡然泊然

不动不兆若婴儿百日之前含德未孩之际心融形释如虚

舟之泛泛木叶之飘飘不知风之乘我我之乘风而若无所

归也世人狥其所知自谓余财以爲奢余智以爲诈至人糠

皮名利心如虚空无乎不忘故曰若遗终日如愚不亏其神

故曰沌沌兮而无分别世人用神於外昭昭若揭日月而行

至人灵光内烛披褐怀玉故曰若昏世人严明苛刻见察渊

鱼至人????冥冥似知不知故曰闷闷海之爲物无涯无岸

至人之心不滞方隅离诸边徼故曰忽兮若海漂兮若无所

止以用也众人贵有用之用而至人独贵无用之用形若槁

木而心如死灰故独顽似鄙复圭子曰婴儿在母腹中惟

以母爲食旣离母体犹然食母也及其渐长食世味而已能

知贵食母者天下有几人哉非锺天地之间气超出名利之

奇男子度越凡尘之伟丈夫必不知也此母乃先天眞一之

炁原在母腹中来也至十六??而母炁完後渐琢耗而母炁

几亡矣大修行人果能食母以复先天之炁则筑基在此结

胎解脱亦在此学人不可不知释德淸曰此母字指虚无大

道能生天地万物是道爲母而物爲子食乃嗜好之意众人

背道逐物如弃母求食於子圣人忘物故独求食於母王

纯甫曰绝学无忧岂诚莽莽然无所用其心哉葢所绝者世

俗之学而所贵者食母之学也

我独异於人德之大也故次之以孔德之容

虚心章第二十一

孔德之容大无不包惟道是从细无不入道之爲物○惟恍惟忽不可以知知不

可以识识○若存若亡人莫可测忽兮恍兮卽心卽道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卽道卽心

其中有物○??兮冥兮心与道合其中有精○○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此卽眞

空而後实有也其精甚眞○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心无所始亦无所终其名不

去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厯刼长存以阅众甫万物之中惟道爲大吾何以知众甫之然

哉五行之中人爲最灵以此○○以此审知万物皆道之精炁所生非道则不然也

复圭子曰首言道不可道又不可名无爲天地之始无之以

爲用恐人认道爲虚无故此章专言无中之有以破玄虚之

障道无形容一可形容卽属之德然知德容则道亦可从而

识矣道之状若何恍似有也居有非有忽似无也居无非无

有无难定矣然且无象之中似有物象故曰忽兮恍其中有

象爲万物法象也恍兮忽其中有物爲万物体质也??兮冥

兮其中有精纯一不杂也其精甚眞不事粉饰也其中有信

大无外小无内远徵天地近取身心无一不应验也自古及

今天地长存则此道亦长存故其名不去阅厯也甫美也众

甫指天地万物称众甫者见物无非道之义然者所以然也

吾何以知众甫之所以然哉知之以此道耳薛蕙曰阅者

自门出者一一而数之喻道犹门万物皆由此而往也汉书

此如传舍所阅多矣陆机赋川阅水而成川世阅人而爲世

其用字之义并同一训言众甫一一由道而往道则不与之

俱往也故曰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众甫可谓至多

吾所以知其然者以其同出於道得其母则知其子矣

曲全枉直洼盈敝新接上章孔德之义也

益谦章第二十二

曲则全性不可穷○委曲从就於人全自本眞不爲外物所亏枉则直神不可测○枉者曲已而伸他则能

直也洼则盈心不可尽○谦则受益敝则新以心尽心○悔则自新少则得以性穷性○取少弃

多从简得易多则惑以神测神○事繁则乱是以圣人抱一爲天下式心卽性性卽神

神卽道○一能总众不自见故明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不自显已之明而用人之明其明

乃大不自是故彰多少分明不自伐故有功心上工夫何分彼此○忘其功则存其功不自

矜故长寸心不改终古长存夫惟不争守柔忘我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我尙自忘

何况非我古之所谓曲则全者性不可穷岂虚言哉是眞实语诚全而归之一念

旣正无往不正○不自见以下皆谦退之义谦则无争无争则全归本然之朴矣

复圭子曰曲与全对枉与直对洼与盈对敝与新对得与惑

对尝观草木含芽人生始胎何其曲也而他日枝干完百骸

备必委曲方周全岂非曲则全乎一阳初复於地下郁而不

伸者枉也先儒谓不翕聚则不能发散发散则直遂矣地洼

下水聚之人谦下德归之故曰洼则盈物久则敝敝极更新

时久亦敝敝极自新故曰敝则新少与多反得与惑反乾易

知斯无不知坤简能斯无不能学有专业道有专门可不谓

少则得乎夫道不欲多多则杂财多惑於所守学多惑於所

闻可不谓多则惑乎是以圣人不务多而务少一则少之极

矣见素抱朴少私寡慾致虚守静归根复命皆抱一事也爲

天下式则欲人人如我之抱一矣抱一者尝与道俱不自见

而因人之见斯无所不见故彰有功而不伐故天下归功有

长而不矜故天下称长总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皆争端也

一人安能与天下争不见不是不伐不矜则不争矣天下人

莫能与不争者争以上四者皆曲则全之道不惟於今爲然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不全於全之日

眞所谓曲则全也夫全非独自全也内以全已外以全物物

我兼全而复还故吾抱元守一可以爲天下式矣李息斋曰

物不可以终曲故曲则全物不可以终枉故枉则直洼则必

盈敝则必新少则易得多则易惑此盈虚消息之至理圣人

所以能爲万物宗者以其抱一也抱一者常与道俱故不自

见而因人之见不自是而因物之是不自有其功而因人之

功不自矜其长而因人之长惟其立於物之独而不与物争

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圣人循理而动求其不全不可得以未

尝不全而又能致曲以养之其全之也至矣是谓诚全而归

不矜不伐不争持重希言故次之以希言自然

虚无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无可说得飘风不终朝有爲者也○狂则不久骤雨不终日何可长也○躁

则不长孰爲此者天地终不可久也○是谁主宰众所共知天地尙不能久天地万物无非

幻妄而况於人乎惟此心爲实余者卽非眞○不可躁暴故从事於道者了心而已○不当如

风雨之卒暴道者同於道无思卽道○一体同观德者同於德爲无爲○不生二见失者

同於失忘所忘○无有分别同於道者○道亦得之○○我同於道道亦同我同於

德者○德亦得之○○我同於德德亦同我同於失者○失亦得之○○我

同於失失亦同我信不足焉自信不及有不信焉日中逃影疾走渴死○惟知道者不以得失疑道

吕吉甫曰此接上章不争之义听之不闻名曰希言而知其

所以言则言出於不言而听之不闻矣故曰希言希言者以

道言也故曰自然飘风骤雨成於暴戾非出於自然也天地

爲之而不能终朝终日人之言不出於自然则多而数穷宜

矣复圭子曰人当安静希言不当如飘风骤雨希言卽是

道惟圣人从事於道妙契玄同与有道者同於道有德者同

於德岂惟不作道德想亦不作得失想故可同有道德者乐

得亦可同无道德者乐失得失浑然而已世人见不到以道

德分曹得则喜而失则悲哓哓多言何爲哉此无他以自信

不足所以人不信耳

证前二章飘风骤雨自见自是矜伐浑是私意私不能久

故次之以跂者不立

若恩章第二十四

跂者不立心如墙壁乃可入道跨者不行心性无染体露眞常自见者不明凡所有相皆是

虚妄自是者不彰不可以声色求不可以名相见自伐者无功百念云消而风止寸心霜降而水涸

自矜者不长眞静妙明虚彻灵通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仁者见之以爲仁知者见

之以爲智物或恶之瞥起是病不续是药故有道者不处也不怕念起惟恐觉迟

释德淸曰此承上章多言者不能持久犹跂跨之人不能立

行跂足跟不着地也跨阔步而行也葢跂者止知要高人一

头不知不能久立跨者止知要出人一步不知不能久行以

其欲速皆非自然以此二句爲下四句之譬喻耳自见谓自

逞已见自是谓偏执已见此一曲之士於道必暗而不明自

伐谓自跨其功自矜谓自炫其能此皆自私好胜之人不但

无功而且速於取死此道中本无是事故曰其在道也如食

之余如形之赘此人之所共恶而有道之士以谦虚自守必

不处此故曰有道者不处以其不能合乎自然也

上章有道不处故发明处道工夫曰有物混成

象元章第二十五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有物混成寂兮寥兮先天地生独立而不改朗然独存

周行而不殆无穷无尽可以爲天下母能生天地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

○强爲之名曰大无边大曰逝无着○无有疆界逝曰远无尽○无有边际远

曰返无住○收拾得来故道大○天大同乎无始地大同乎无终王亦大心君也域

中有四大上无复色下无复渊灵照独存玄之又玄而王居其一焉卽心是道人法地有所

依?○河上公云气和种得五谷土滋掘得甘泉地法天一灵妙有法界圆通○湛然不动自然生育天法

道○○淸虚密运道法自然○道如斯而已

复圭子曰此发挥大道之妙而爲有道者之所处也当混沌

未凿果孰主张是实有一物混成完具彻上彻下周流磅礴

先天地生寂兮无声可闻寥兮无色可见独立无匹常存不

改殆尽也危也一气周流而无穷尽天地万物皆从此中生

故曰可以爲天下母此物至玄至妙吾不知将何以名之字

之曰道己不得已强爲之名曰大其有限量乎大曰逝无有

执滞逝曰远无有边际远曰返收拾得来杳出八荒之外而

逐之不逮返入灵府之内而潜之益深周而复始远而复近

归而求之人心足矣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故道大而後天地

大也有天地而後有王故王亦大也域中有四大道与天地

王是也而王居其一此王非天王人王乃身中之眞君王主

於一身是也玄同子曰备阅诸家注疏人法地地法天天

法道道法自然浮泛带过似未惬当愚以谓地有眞炁则能

时其生长成熟厚重悠久人则之而成道故曰人法地天有

眞息则能序其寒燠温凉风雷雨露地则之而成??故曰地

法天道有眞常则能圆其虚灵妙有澄湛眞空天则之而成

运故曰天法道自然者则○如此而已道亦○如此而已故

曰道法自然虽有地天道之序而无阶便是精炁神之分而

合一人能抱一则精化爲气气化爲神神返合虚卽是人法

地人法天人法道而入自然之妙境也欤

不离锱重克复担荷燕处超然转物而不爲物转以明上

章法道之义

重德章第二十六

重爲轻根心爲万物之宗静爲躁君道爲一心之体○龙静能变化虎躁乃夭亡是以圣人

得道之士终日行持心抱一不离锱重惟恐丧失○不敢轻爲虽有荣观无所贪着燕处

超然心超物外○居常静重奈何万乘之主心也而以身轻天下恋有贪生轻

则失臣情慾所使躁则失君无所持守○贪荣取辱

河上公曰人君不重则不尊治身不重则失神草木之华轻

故零落根重故长存人君不静则失威治身不静则身危龙

静故能变化虎躁故夭亏是以圣人终日行道不离其静与

重也荣观谓大庭燕处后??所居超然者不染不着也奈何

万乘之主恣情徇慾而以身轻天下乎王者轻淫则失臣治

身轻淫则失精王者躁动则失君位治身躁动则失其精神

也李宏甫曰有锱重则虽终日行而不爲轻何也以重爲

之根也尝燕处则虽荣观而不爲躁何也以静爲之君也故

轻则失重根躁则失静君复圭子曰铅性沉重而喜坠汞

性轻飞而喜升以铅制汞是以沉重而制轻飞内丹结矣故

曰重爲轻根身静则气定气定则了命心静则神全神全则

了性而一了百了矣故曰静爲躁君是以得道之圣人终日

行者行火候也锱重卽河车北方正气号曰河车载金上升

度我还家不离锱重者时时河车运转以铅制汞是重爲轻

根也虽有荣观者大庭广众之中无欲以观其妙所谓眞空

不空也燕处卽入室也有欲以观其窍燕处超然而不染所

谓眞色不色也是静爲躁君也万乘之主指主持丹道者言

借来喻修道者之身贵重如万乘也以天下视天下则天下

重以身视天下则此身重奈何万乘之主视此身轻於天下

乎铅重爲君汞轻爲臣此身轻摇其精则汞飞而臣失矣静

爲躁君而躁不能君静汞旣躁而飞铅必走而坠矣此章语

语皆金丹细味惟在学者炼已立基以体贴之耳

轻则失臣躁则失君犹跂跨风雨之喻总结二章法道体

道之说续下章善行之义

巧用章第二十七

善行无辙迹以心知心善言无瑕谪以性觉性○开口不在舌头端善计无筹策以神

全神○一彻万融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合神於无○善能守道者外想不入内想不出无关无闭

无出无入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合於无道○全无系累是以圣人心一而已常善

救人视人犹己○修己安人故无弃人凡关有生均气同体常善救物见物便见心见心便见道

○随机利物故无弃物心超物外而不外物○贤者掖之愚者教之是谓袭明定能生慧睿可作圣

故善人者正己处物不善人之师物自物我自我不善人者不可离生死而求心亦不可脱

心而离生死善人之资生死自生死此心自此心不贵其师道无可学心无可用不爱其资

寒灰枯木虽智大迷一念万年○屏智如愚是谓要妙与道合眞

复圭子曰此章言圣人善行大道过化存神之妙夫人以行

爲行车行有辙步行有迹惟以不行爲行者行满天下无身

过此之爲善行夫人以言爲言言而尽道恐有瑕言不尽道

恐有谪惟以不言爲言者言满天下无口过此之爲善言用

筹策以揣世务未免得此而遗彼吾大其心以体物无筹策

而天下之筹策不能外计孰善焉仗关键以固精神者可闭

亦可开吾空其心以忘物无关键而天下之关键不能过闭

孰善焉恃绳约以联属人情者易聚亦易散吾悠其心以成

物无绳约而天下之绳约不能踰结孰善焉民吾同胞也无

择人而救无弃人而不救斯爲善救人物吾与也无择物而

救亦无弃物而不救斯爲善救物袭掩也礼记裘外加衣谓

之袭裘则袭明还是掩明而不露也况上文无辙迹等语皆

是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爲而成的光景一般圣人视善与

不善爲一间故善可爲不善师师者法其仪的也视不善与

善不甚相远故不善可爲善人资资者资藉其攻玉也若不

贵其师无善可爲也不爱其资无过可改也虽智大迷卽大

智若愚之谓非袭明者能之乎此之谓无善无不善师资两

忘天下之妙曷以加此

守雌守黑守辱不见自已之明接上章虽智大迷之义

返朴章第二十八

知其雄神也守其雌性也爲天下谿心广体胖○不自高大万派归源爲天下

谿深妙常德不离顚沛必於是造次必於是复归於婴儿无念知其白性也

守其黑命也爲天下式空卽合无专气致柔爲天下式见闻知觉尽皆空寂常德不

忒道在万物○凖定不差复归於无极○知其荣心也守其辱我也爲天

下谷但可空诸所有不可实诸所无爲天下谷虚中常德乃足身心自如身外无余○湛然圆

满复归於朴大易无极如此则性全朴散则爲器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万物之朴散则爲器用

道散则爲神明流於日月分爲五行圣人用之知有此理则爲官长知有所畏○设教化人故大

制不割心同虚空虚空非心

王纯甫曰天下之事固有时而当用刚有时而当用明有时

而当用贵此常人之所以必知雄知白知荣也然刚不制於

刚而制於柔明不藏於明而藏於晦贵不基於贵而基於贱

是刚也明也贵也物之末也子也柔也晦也贱也物之始也

母也此圣人之所以守雌守黑守辱也而天下之母归之矣

其子焉往所以爲谿爲谷爲式而天下归之复圭子曰此

一章知雄守雌知白守黑知荣守辱十二字乃彻上彻下语

也学道者得之则可以出有入无而长生久视有德者得之

亦可以独往独来而登道岸顾人所得之浅深何如耳圣人

知天下之不可上也而下之知雄守雌也是谦下如深谿常

德不离无时不然也复归於婴儿并雌雄亦不知矣知昭昭

之不胜其冥冥也以养晦知白守黑也是潜德可模常德不

忒温而理也复归於无极并黑白亦不知矣知繁华之不坚

久也而去华就实知荣守辱也是藏垢纳污爲天下谷常德

乃足知足不辱也复归於朴浑然不雕并荣辱亦不知矣若

朴散斯雌雄黑白荣辱分而道器亦分矣圣人用之以治世

也则有官长而尙雄尙白尙荣矣非大制也故大制不割犹

然守雌守黑守辱复归於婴儿也无极也大朴也愚前所注

皆吾儒眼前之理未得老君之神若以老解老则刀圭入口

羽翰自生更请伐骨洗髓可乎道家阳丹一粒産於坤宫则

雌矣然雌中之雄是谓大雄故圣人知雄而守雌我沉而彼

浮爲天下谿也皆不离日用寻常之德至复归於婴儿则纯

阳矣白者金精西兑也母隐子胎寻軆於坎黑者水基北坎

也金生水水中有金故圣人知白守黑神明自来凡学道者

谁不是法是则乎常德卽守雌之德不忒者火候分毫不爽

也复归於无极者完此太极之軆也五行顺行金常克木五

行顚倒金伐木荣释氏谓忍辱仙人漆园吏云香从臭里出

甘从苦中来圣人知荣而守辱似谷之无所不容而常德无

欠无余火候足也浑然如朴之未雕复归於一所谓及至无

爲众始知也若朴散爲器则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矣圣

人知此理官天地而府万物未免有所制作故大制则不然

不失本来面目而岂肯割裂剖析以伤混沌哉

无爲则无败无执则无失接上章守雌守辱之义

无爲章第二十九

将欲取天下而爲之欲行此道吾见其不得已道本无爲天下神器心之所居

不可爲也无作无止无任无灭爲者败之道本圆成○贪他的着他的执者失之愚者逐於

外贤者执於内圣人皆僞之吾亦非圣人故物或行或随念兹在兹或嘘或吹思无邪或强

或羸善用其心或载或隳精思此理○有此便有彼切忌随他去是以圣人我也去甚

过犹不及去奢常道如如去泰道无不足○去爲者执者之敝而以自然辅自然

玄同子曰丹经皆指身爲国精爲民则天下亦国也言天下

之道卽言治身之道也圣人以淸静治身以无事治天下此

太古之世醇龎之民固可无爲而治也及至世降道漓祸生

变起若玁狁之作祟蚩尤之兴戎则其爲之也吾见其不得

已不得已而爲之之心亦大彰明较着於天下矣但天下虽

大号爲神器人神好静而以有爲扰之则神不甯矣故曰天

下神器不可爲也道本不着而妄爲着之者必败道本圆通

而固执逐之者必失凡物一切或行於前而不知随者之在

後或嘘之欲温而不知吹者之已寒知今日之强而不知他

日之羸知前车之已载而不知後车之且隳种种变幻皆有

爲也惟圣人能於不得已之时爲无爲去甚也能於不得已

之时欲无欲去奢也能於不得已之时执无执去泰也无论

治身与治天下无二道也

以道佐人主者不尙兵武接上章去奢去泰之义

俭武章第三十

以道佐人主者道与合心不以兵强天下善胜在於不争其事好还归根复命○恃

兵强者祸必不远师之所处心兵所处荆棘生焉心荒神狂大军之後心与物驰事与心战

必有凶年情慾驰驱神气昏耗故善者果而已矣定力所到不敢以取强忘我而已

果而勿矜静以待之○莫夸高大高而必危果而勿伐默而守之○莫自取美美极必变果而

勿骄存之以和○傲人人傲欺人自欺果而不得已用之以虚○以理止敌济难非求胜人果而

勿强虚无自然物壮则老心爲物移○草木壮极则枯人壮极则衰强者不可以壮是谓不道性爲

心所蔽不道早已神爲性所窒○永失眞道

吕吉甫曰人主者无爲也佐人主者有爲者也取天下不能

无事而欲以强胜天下未有不反乎尔者也苏子由曰楚

灵齐湣秦皇汉武或以杀其身或以祸其子孙未有得免者

也兵之所至民事废故田不修用兵之後杀气胜故年谷伤

凡兵皆然况以兵强者耶果决也德所不能绥政所不能服

不得已而後以兵决之耳不敢以取强故果而勿矜去甚也

果而勿伐去奢也果而勿骄去泰也果而不得已无心之果

也果而勿强自然之果也岂敢以取强乎哉若夫壮则必老

物无不然者惟有道者成而若缺盈而若冲未尝壮故未尝

老死以兵强天下者壮矣能无死乎复圭子曰此章先哲

皆从人道上看犹之可也惟白祖师俱以大道注之濬其源

也弟子敢不扬其波乎身爲国心爲君人主也故学道者欲

以道佐心君自有上善若水至柔至弱之道守雌也守黑也

守辱也不以兵强天下不露锋芒也其事好还好返本还元

也归根复命也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心兵起处灵地荒芜也

大军之後必有凶年魔军驰骋精气耗散也故上善虽至柔

果而已者弱其志强其骨也释氏之金刚道家之铁汉也不

敢以取强卽挫锐解纷和光同尘也果而勿矜去圭角也果

而勿伐忘功德也果而勿骄化意气也果而不得已无容心

也果而勿强任自然也总一果而已也总一不敢以取强也

直爲壮曲爲老师老必溃物壮则老老者必死是谓不道不

知佐人主摄生之道心地荆棘生也维天之命於穆不已已

止也不道早已者有道则长存无道则早已自然之理也

不以兵强天下故次之以佳兵不祥之语

偃武章第三十一

夫佳兵者不祥之器以心胜物终莫能胜○惊精神浊和气不善之器故不当修饰物或恶之

爲物所诱故有道者不处不离生死而离生死是以君子居则贵左忘心○主柔用

兵则贵右任眞○主刚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非君子之器触来勿与竞事

过心淸凉○非君子乐用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欲求合道乃不合道○不幸用兵以自守护恬淡爲

上寂然○浑然一寂寞无爲之境胜而不美欲求凝神神乃不凝○兵者是不好之事也而美之者

用志不分乃凝於神是乐杀人用心一处无事不济○要其功名肆其刚勇夫乐杀人者绝慾

不可得志於天下矣凡百从俭○不嗜杀人者能一之故吉事尙左不可师心○左阳生

位也凶事尙右当爲心师○右阴杀位也偏将军居左省心○主生故居左阳上将军居

右全神○主杀故居右阴言以丧礼处之若论此事如丧考妣杀人之众六贼之兵已息三尺

之火不焚以悲哀泣之心死神活○伤已德薄不能以道化民而害无辜之人战胜则以丧礼

处之孤光独露○明君子贵德而贱兵因不得已而追不善也

复圭子曰此章大旨全在恬淡爲上与不乐杀人也夫人一

身不出阴阳二端兵乃我之阳神能战退羣阴是杀已也已

私杀得尽方有阳而无阴矣夫天生五材民并用之谁能去

兵然兵可用也不可佳也愈佳则愈爲不祥之器矣以之自

治乃心兵也不锋刃而利不器械而威何恶於兵倘佳兵藉

器宜爲物之所恶故有道者不处是以君子居则贵左法天

之左行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用兵则贵右法日月

之右行兵家用正爲阳用奇爲阴用兵之道无出阴阳而已

矣兵者不祥之器形而下之之谓也是境杀心则凡也非君

子之器以君子之器则道也形而上之之谓也是心杀境则

仙也不得已而用之以自治惟以恬淡爲上无私可攻无欲

可尅浑然一寂寞无爲之境界不必战胜而自然淸静待战

而後复此本体便爲下德而不美矣若以战胜爲美便有乐

杀人之心夫乐杀人者不可得志於天下以尙兵器而不尙

道器也若君子之器则不乐杀人而乐自杀如下文自知者

明自胜者强是也故吉事尙左取东方之生气凶事尙右取

西方之杀气偏将军居左乃东方木处柔而听令也上将军

居右乃西方金处刚而制杀也言以丧礼处之以悲哀泣之

者哀其胜人而不能自胜也战胜以丧礼处之何也葢用兵

不胜则丧国幸而得胜所丧元气亦多矣理欲交战不胜则

丧心幸而得胜耳目口鼻非吾有亦丧我矣非无爲也总未

若恬淡爲上不战而胜之爲美也葢静中行持左进阳火阴

极生阳阳中有阴阴反爲主阳反爲宾非得眞人口诀未易

解也

君子所贵恬淡无爲乃道之常故次之以道常无名

圣德章第三十二

道常无名○河上公云道能阴能阳能弛能张能存能亡故无常名也朴虽小亦甚大天下不

敢臣道爲万化之君侯王若能守守一万物将自宾心爲主物爲客天地相合

身心如一以降甘露大道得矣○和气所致民莫之令而自均心无病而身自安心无爲而神

自化始制有名道也是朴散而爲器也名亦旣有心也○羣有尽含此朴夫亦将知止

性也○依止於道朴○不使迁流知止所以不殆命也○知止则不循名而逐末譬道之在天

下心之在我犹川谷之与江海万物归一归一而已○千枝万叶共一本根

复圭子曰常道不落拟议故无名以其未雕未琢故谓之朴

以其曰希曰微故谓之小而天下不敢臣夫何故天地资之

以始万物恃之以生天下孰有敢臣其所自始与所自生哉

匹夫得道尙能使其所居之地物不疵疠而年谷熟也侯王

若能抱朴而守一则静爲动君一爲万主万物有不宾服者

哉天地相合水火交也以降甘露神水入华池也民莫之令

而自均言人人可能第人身之天地不合安望其甘露降哉

朴尙无名若朴散爲器始制则有名矣道也诚知无可适有

则有亦可以之无是故贵知止止者鎭以无名之朴也知止

则不随物迁澹然自足危殆安从生譬道之在天下朴不能

不散而爲名水不能不分而爲川谷顾名立而知止非朴亦

复於朴川谷分而爲江海江海非源亦复归於源然则道虽

无名远取诸物不若近取诸身川谷卽人泥丸宫之瑶池也

太渊池也津液之山源也江海卽人之气海也曲江也华池

也丹家所谓气归元海夀无穷是也

证前二章用兵之戒知人胜人明於外不若自知自胜存

於内

辩德章第三十三

知人者智不爲物所转也自知者明以心合道○见於内也胜人者有力久於其道而化

自成自胜者强眞积力久○勇於不敢则活知足者富何物非道○贫亦乐也强行者有

志有志者事竟成始终不殆不失其所者久性常存也死而不亡者夀神不死也○眞

一常存○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复圭子曰此章八句一主一宾一浅一深不得一槪穿凿而

以妄见强解也知人者智见於外也不过识人之善恶优劣

而已自知者明见於内也非返听无声内视无形者不能也

胜人者有力勇於敢也不过膂力血气之刚而已自胜者强

勇於不敢也非克己复礼中立不倚者不能也鹪鹩巢於深

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於河不过满腹可不谓知足者富乎子

贡之请息冉求之自画由无志也若顔子之请事斯语自强

不息可不谓强行者有志乎徙业则无成无恒则不永若不

爲事变不爲物迁基址坚固方爲不失其所者久也死则死

矣何以又曰死而不亡丹经云心死则神活魄灭则魂昌此

死乃形死仙家解脱是也若眞精神则不死不生此所谓死

而不亡者夀也又云道气长存是也然而平日工夫皆从自

知自胜自强有志不失其所积累而来志於道者不可不知

大道爲万物所恃以生而不辞接上章不失其所者久之

义也

任成章第三十四

大道泛兮心无方所○广大悉备其可左右了无所知○可左可右无有限量万物恃之

以生而不辞大道无生不免於生万化自生大道无生○所过者化功成不名有实无所得爱

养万物道能育物而不爲主忘其所自○道无偏私故常无欲而不爲主可名於小

矣道虽小含万物万物归焉人能虚心道自归之而不爲主尙自不见乎我将何有於我哉○任运自

然可名於大矣何所不容是以圣人心也终不爲大粟子藏世界芥子纳须弥故

能成其大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同共如来合

李息斋曰大道泛兮充满八极及其用之如在左右卽取之

左右逢其源之意万物非道不生而道未尝辞其劳万物非

道不成而道未尝名其功万物非道不养而道未尝自以爲

主复圭子曰大道无名着一道字已爲强名吾从无欲处观

之道无欲故能使万物各厌其欲则无小不入而名於小可

矣吾从万物归焉而不爲主处观之道忘主故能使万物各

得其主而大无不包而名於大可矣第化育有到不到而参

赞之功无不到卽圣人亦不知其到也此终不爲大卽丹经

及寻其根源一粒如黍大是也故能成其大卽丹经会得坎

离基三界归一身是也

大道泛兮乃极广大而尽精微故次之以执大象天下往

仁德章第三十五

执大象天下往万物归焉往而不害道无鬼神独往独来安平泰心安则性平性平则神泰

○万民遂万化安也乐与饵从心不踰矩过客止邪念自绝道之出口淡而无味淡乎其

无味无味之味○无声无臭视之不足见道无形听之不足闻道无声用之不

可旣道无尽

释德淸曰无象谓之大象大象无形而能入众形有形者无

不归圣人执无我以御天下故天下莫不往以其与物同体

也万物恃之以生无往而不利故云往而不害然忘於物者

物亦忘之故物各得其所无不安物物相忘而无竞故无不

平暖然如春故无不泰○复圭子曰此承上章末句来大象

者道也夫能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则天下万物皆归往之

矣不害犹并育而不害也天下各得其所欲而来各厌其欲

而往安也平也安平之极则泰矣○玄同子曰乐与饵饵者

凡声色货利靡丽繁华可以移人志而乐人心者皆饵也吾

执大象以往尙有何物可以饵吾衷而乐其饵耶卽有饵吾

者吾姑以乐与之彼邪幻之过客当自销形灭迹於无象之

外止而不前所以执大象之道澹若无味而无味之味爲大

味视若无形而无形之形爲大形听若无声而无声之声爲

大音变化无方广大无际而用之不可旣故能成其大

用之不可旣者乃微明之利器也卽翕张强弱废兴与夺之妙用

微明章第三十六

将欲噏之必固张之一阖一辟将欲弱之必固强之一动一静

将欲废之必固兴之若存若亡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舍用得宜是谓微明几微先兆

复圭子曰此章止以柔弱胜刚强一句爲主翕聚也张大也

开扩也心体不先开扩致广大则不能翕聚而尽精微此所

以欲翕而先张也弱之挫其锐也强之鼓舞其精神使不倦

也工夫必先有作有爲方能造到专气致柔此所以欲弱而

先强也废是废耳目坠肢体黜聪明也兴是兴其师旅出我

之阳神战退羣阴而後百念消融则欲废而安得不兴乎夺

是夺造化之权盗天地之气与是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

同波则欲夺而安得不与乎其理甚明而其机极微此之谓

微明夫人神至柔也神能入金石而无碍入水火而不溺不

焚天下之柔弱莫过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故曰柔弱

胜刚强人范围於阴阳之内犹鱼之在渊而不可脱渊国之

自操其利器而不可示人以利器也圣人则跳出阴阳之外

如龙之跃渊变化而不测也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敢有

贪天功以爲已力者无有哉○吕知尝曰天之道物之理人

之事其势未尝不如此者也於张知翕於强知弱於兴知废

於与知夺非知机者孰能与於此哉故曰是谓微明然则能

翕张弱强废兴夺与之者无形而柔弱者也爲其所翕张弱

强废兴夺与之者有形而刚强者也则柔弱之胜刚强明矣

人之不可以离柔弱犹鱼之不可以脱於渊鱼脱於渊则获

人离於柔弱则死之徒而已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

坚而入於无间非器之最利者乎操利器以驭天下国家则

其所以图囘运动当在於无形之际安可使知其所由来哉

故曰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柔弱胜刚强正爲无爲之常道故次之以道常无爲

爲政章第三十七

道常无爲用之不可旣而无不爲何所施而不可侯王若能守心生於道万物将

自化万化自然化而欲作一念欲起吾将鎭之以无名之朴尽知眞一处当使六用废

○我行道德人亦道德无名之朴○亦将不欲道常无爲不欲以静而无不爲天下

将自正身心一如爲无爲则无不治

沈蛟门曰道常无爲者其本体也而无不爲者其妙用也寂

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惟无物然後能物物故贵无爲

也王侯无爲而万物将自化惟无爲之不能耳胡患不化哉

顾自混沌凿而侈肆生情窦渐开繁华日增固欲有所作爲

矣圣人於是提防之鎭以无名之朴凡一切有爲之法如可

爲可贵可欲可制之名皆却而不敢爲修玄默以鎭之久则

无知者无欲有知者亦不敢爲而妄作之心自静矣夫无名

之朴亦难言矣圣人内忘抱朴之念外化抱朴之迹夫是之

谓眞无欲夫是之谓眞静故天下各正其性命之常上无爲

而下亦无爲此所谓无爲而无不爲之常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别笑!本尊的灵宠是吃货

逆道诛天

出马秘录,抬手镇压山狐野鬼!

木子也是我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风在吹的地

天榜

乘风御剑

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陈喵呜

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

喜欢蜜袋鼹的周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