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6867433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太上道德宝章翼卷下,道藏辑要,用户68674337,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重刋道藏辑要

白玉蟾眞人章句

复圭子程以甯阐疏

论德章第三十八

上德不德无着是以有德不自有其德下德不失德有所窒碍是以无德

与道相违○病其执着上德无爲无所事於心而无以爲何所爲也下德爲之逐妄迷眞

而有以爲道无可爲○以德求感便有作爲上仁爲之以心合道而无以爲寂然不动上

义爲之以物爲心乃昧所见而有以爲流而忘返上礼爲之道法自然而莫之应去道

远矣则攘臂而仍之自昧其天○以礼齐物物终不能齐搀以势力愈见不齐故失道而後德

不能神其神失德而後仁不能性其性失仁而後义不能心其心失义而後礼

已失其眞○以仪文玉帛爲礼比义又下也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已非自然前

识者道之华○弃实得虚而愚之始也不可以知知知卽不知是以大丈夫处

其厚不处其薄还湻返朴○不求识而求道居其实不居其华收视返听故去彼

取此囘光返照○去虚华取敦朴

李元素曰上章云道常无爲故次之以上德不德上德无爲

故合道下德有爲不合道仁义犹近德可爲近道之阶礼者

纯是作爲多不实以礼齐物物转不齐盖有爲终有失也执

之不失亦可渐入佳境自仁义而返德自德而返道直造无

爲也前识者智识也智识者失道之始故曰道之华有道者

不处沈蛟门曰至人无爲去知与故循天之理不言而如神

不??爲仁义礼而仁义礼时出而不穷应物而无形是谓

未始出吾宗上德也得无所得者也惟无所得是以有德也

自此而下一涉於心思作爲可名可称之境若仁义礼者皆

爲下德仅能合於守道不失德而已自有得之之名而太朴

始漓全体始析其去德也远矣是以无德又曰道无在而德

有在道降而爲德德无迹而仁有迹德破而爲仁仁无别而

义有别仁坏而爲义义无饰而礼有饰义衰而爲礼谓之上

仁上义上礼非假之者也而弊犹至此又况其假之者乎故

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忠信在中不言而饮人以和是

以父子之间其礼朴而不明恃貌而论情者其情恶也礼者

盛揖让之容繁登降之节倡则必其应施则必其报一有不

答则起而相校故礼立而文行实意衰矣实意衰故人怀轻

鄙徂诈之心而乱从起矣前识所谓智也仁义与礼皆从此

出故特揭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处其

薄忠信而已矣何以礼爲居其实不居其华道而已矣何以

前识爲追踪上德而返自然之朴终不忍舍此而取彼也凡

老君之言皆爲明智者辨非与守管龠绳墨者论也故其道

爲至道其文爲秘文仁义礼有偏言而道德无偏言仁义礼

之名有方而道德之名无方也论大道莫先於道德爲其名

浑成而无端论立教莫先於仁义礼爲其名切近而眞实失

道而爲德失德而爲云云者犹降祖而爲父降父而爲子云

云耳老君详於上而畧於下明大道之源而息支离之弊将

令子子孙孙常以祖宗之心爲心顾子孙众多老君之言可

行於有道之器不可行於凡品是以孔子之教必详於下使

中人以下亦可以循规蹈矩而不爲恶至於性与天道子贡

之俦亦云不可得而闻者此也○复圭子曰吾儒言道有天

人太上言德有上下上德卽天道也不自见德是以无往而

非德下德卽人道也执着於德仅不失而已反与自然不合

是以无德上德无爲本体淸净也而无以爲并制作亦不事

其结绳之世乎下德爲之澡雪其精神而有以爲则法网渐

多其三代之世乎仁则德泽及於民矣苐上仁虽有作爲而

卒归於无爲王者之风也义则裁割断制之意矣苐上义亦

渉意气而不免多事五霸之风也德有上下而仁义无上下

上礼者制礼之初也有应者必有不应者至於攘臂而仍之

礼斯下矣吾遡其源道降而德德降而仁仁降而义义降而

礼夫礼原以止乱不知者以爲挽浇爲湻息纷爲恬甯知繁

文胜而矫僞生雍容盛而武备衰岂非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乎前识原以破愚不知者以爲宣扬大道化暗爲明甯知眞

实丧而浮华显智识开而羣奸出岂非道之华而愚之始乎

夫华者不实实则厚华则不厚安有大丈夫而不处厚乎欲

处厚者所当黜礼去识而後大道可几○薛蕙曰程子有言

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义失义而後礼则道德

仁义礼分而爲五也窃谓老子此言所以究道德之终始而

着其厚薄之渐也语其始则一本而已及其终也去本寖远

而德寖异矣诚岂分而爲五而泮然不相合哉且老子之言

本爲易见其曰礼者忠信之薄谓之薄矣不曰非忠信也前

识者道之华谓之华矣不曰非道也是则老子之言不爲不

明岂程子偶未之思乎又议者咸曰仁义礼法圣人治天下

之具也老子之学乃欲弃仁义绝礼法使其说行天下恶得

不乱乎至於後世士果有尙淸谈而废实行嗜放达而遗名

教天下化之遂以大乱如晋人者是已其祸出於祖述老子

之道故也议者之云旣不足以知老子之指亦未能尽知晋

人之弊也常谓晋人本非老子之学其乱天下盖有故矣夫

老子之学所以弃仁义绝礼学而岂徒哉其弃仁义将以宗

道德也其绝礼学将以反忠信也如晋人者吾见其弃仁义

矣未见其宗道德也吾见其绝礼学矣未见其反忠信也自

太康之後迄於江左士大夫务名高溺晏安急权利好声伎

其贪鄙偷薄极矣若夫尙淸谈嗜放达犹其小者耳晋室之

乱凡以此也老子之书曷尝有是哉老子之言曰太白若辱

务名高乎强行有志溺晏安乎少私寡慾急权利乎不见可

欲好声伎乎若畏四隣嗜放达乎多言数穷尙淸谈乎以此

观之与老子之书若方圆黑白之相反安在其祖述老子之

道哉玄同子曰呜呼三教相成犹如鼎峙固不可互相訾议

也自三代之季以至战国臣弑君子弑父乱臣贼子书於春

秋者炳炳又自秦汉以及五代唐宋兴亡隆替不可胜纪其

间秉阿衡之任据公孤之位假行仁义礼学於朝堂之上乃

穷?簒移人社稷极恶乱亡人家国殆有甚於晋人者厯代

史书又其炳炳如此则程朱爲一代大儒谓宜统爲持论曰

某朝祖述孔子其敝若彼某朝祖述老子其敝若此矣而不

知皆奸雄之巨者窃尧舜汤武伊周之迹而行其莽操懿师

禅逆之祸也若辈之罪天人共忿岂孔子老子大道之过乎

此千古定案亦千古快论奈何释此不议而谬指尙淸谈之

一晋遂藉爲口实以互相訾议哉呜呼拒杨拒?乃战国不

得已之孟子而入此出彼岂吾辈体三圣之素心况吾闻君

子不党君子亦党乎老子之党无毁儒之肺肝也

去彼取此者去其末而取其本也本者一也故次之以昔

之得一

法本章第三十九

昔之得一者我是何人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甯○神得一以灵

○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爲天下贞○

其致之一也昔之得一者天无以淸将恐裂天法道○星辰失度地无以甯将

恐发地法天○山岳崩摧神无以灵将恐歇道法自然○歇者消灭无灵谷无以盈将

恐竭大道一而已矣万物无以生将恐灭故去彼取此○和气耗?侯王无以爲贞

而贵高将恐蹶一点不动万化自然故贵以贱爲本神者性之基高以下爲基

性者心之本是以侯王心也自称孤寡不谷无所用其用○自卑自下此其以贱

爲本耶惟道爲身非乎故致数车无车无我不欲碌碌如玉不有其有硌

硌如石冥然自全○自卑昇高不忘危也数车之名件无一名车者数我之一身无一名我者毂辏一则名车四大合

一则名我也

复圭子曰昔是何时乃未开辟之时一是何物卽混混沌沌

其中有精环之而爲太极直之而爲一一卽道也此一先天

地而不老苐得其一以淸一以甯者非天地乎则一之彻上

下也此一运神谷而不滞苐得其一以灵一以盈者非神谷

乎则一之透隐显也此一体万物侯王而不遗苐得其一以

生一以贞者非万物与王侯乎则一之充宇宙也分言之有

淸者甯者灵者盈者生者贞者之异合而言之其致之则一

耳大哉一乎天可淸而不可裂地可甯而不可发天地不坏

卽一不坏也神可灵而不可歇谷可盈而不可竭神谷长存

卽一长存也万物可生而不可灭侯王可贞而不可蹶万物

侯王不辍则一不辍也白祖师注昔之得一者云我是何人

潜玩此四字昔之得一者如此如此则今之得一者必不让

天独淸地独甯而不裂不发也必不让神专灵谷专盈而不

歇不竭也必不让万物偏生侯王偏贞而不灭不蹶也吾将

一以贯之无贵无贱无高无下无本无末无大无小无精无

粗其致之一也甯有彼此耶不观王侯至贵也百姓至贱也

百姓?於下则王侯孤於上非贵以贱爲本高以下爲基乎

大修行人以身爲国心爲君精爲民然初入门必先从积精

起是贵以贱爲本性者天也常潜於顶命者海也常潜於脐

先性则水中捉月先命譬之万里远途有路可通故曰高以

下爲基是以学道者未得必不惮艰苦以求得旣得当怀无

所得之心而不敢露卽侯王自称孤寡不谷之意也况道原

不可道分?之则爲仁义礼而不名爲道犹零数车上之物

则爲衡爲轮爲辐而不名车也得道之人不可得而贵亦不

可得而贱故曰不欲碌碌如玉硌硌如石然则至人将奈何

故曰载营魄抱一能无离而已矣非玉非石爲天下璞

反者道之动接上章贵以贱爲本之义也

安用章第四十

反者道之动以性全神弱者道之用以心全性天下之物生於有以我全心有

生於无以无我爲全我

复圭子曰造化顺行六阳六阴循序而进成功而退皆动中

之静惟是建坤之月阴已极矣造化将返而一阳潜萌非道

之动乎道体无大不包无小不入本至健也而其用不然阴

符云天地之道浸寒暑不骤更百昌尽淍而嵗寒有松栢非

其用弱乎天下之物生於有所谓有名万物之母是已有生

於无所谓无名天地之始是已无必生有是故贵其反反者

反无爲有也有生於无是故贵其弱弱者不与物争先也若

主持丹道之士知顺爲人而逆爲僊返者逆也每於亥子之

间驾动河车勾引肾水中金气心中木液逆流至天谷气与

神合然後下降黄房所谓乾坤交媾罢一点落黄庭则道之

动也凡学者刚心猛气化而不有一味用柔含眼光凝耳韵

调鼻息缄舌气世尊教我观鼻端白初见鼻中气出入如烟

烟相渐消鼻息成白心开漏尽诸出入息化爲光明其用何

弱如之天下之物生於有有欲以观其徼也有生於无无欲

以观其妙也○又曰有象非爲有无形未似无有无俱不立

犹是堕偏枯无有有无中得趣方知胡子没髭须

有无相生之道非上士不能无疑故次之以上士闻道

同异章第四十一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如无手人欲行拳也中士闻道○若存若亡哑者得梦

○且信且疑似行不行下士闻道○大笑之百姓日用而不知也不笑不足以爲道

○○徇迹不徇理故大笑之不知道无迹也故建言有之因理见道明道若昧不昧本来○含光匿

德进道若退爲道日损○瞻前顾後夷道若类不生分别○和光同众上德若谷包含

万化大白若辱大无不包○不皎皎以自异广德若不足惟恐不及○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建

德若偷常怀此念一照一用○宻而不露质直若渝不自以爲我大方无隅神无方大

器晚成道生於万物之先而成於万物之後大音希声无所知觉○发之有时大象无形无所

名相道隐无名无所可说夫惟道○善贷且成能化其化而不自化○善藏其用

复圭子曰太上言道多言天道而此章曰勤而行之则就人

道说矣一阴一阳之谓道了性了命之物是也闻非耳闻之

闻乃心闻也上士卽上根之士一闻大道便不惮勤苦忍辱

而行之白祖师何以爲无手人欲行拳也意者恐其有法无

财乎中士闻道若存若亡疑信相半也下士一闻了性了命

之说乃执旁门冥修枯坐反指盗天地夺造化知妙知窍者

而非笑之不笑不足以爲道卽知我者希则我贵之谓皆至

人之所身亲厯也故建言有之建立也前人之立言也以下

十三句皆建言明道若昧如愚也进道若退日损也夷道若

?不见美也上德若谷虚能受也太白若辱与尘同也广德

若不足有若无也建德若偷偷坠也用不勤也质直若渝渝

变也善任用也大方无隅不露圭角也大器晚成无欲速也

大音希声非耳得闻也大象无形非目得见也道隐无名复

返其朴也已有余而济人之乏谓之贷得其贷者可济其事

谓之成夫惟道贷万物而万物不知其贷与成此之谓善贷

且成○陆希声曰易曰形而上者谓之道道也者通乎形外

者也形而下者谓之器器也者止乎形内者也上士知微知

彰通乎形外故闻道而信则勤行之中士在微彰之际处道

器之间故闻道而疑信相半若存若亡下士知彰而不知微

止乎形内故闻道则大笑之不惟笑之且将非之矣夫道也

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苟不爲下士所非笑则不足以爲道

矣夫体道者与日月合其贞明而其光不耀斯明道若昧也

与天地合其易简而其用不可爲典要斯夷道若?也与四

时合其运行而其动必返於玄妙斯进道若退也常处卑下

而终不可踰斯上德若谷也常居混浊而终不可湼斯太白

若辱也衣被天下而不有其仁斯广德若不足也生畜万物

而不显其功斯建德若偷也复其性以御其情斯质直若渝

也正乎内而圆乎外斯大方无隅也以若掘之匠陶甄天下

而不爲近功斯大器晚成也以不言之教鼓动万物而不事

小说斯大音希声也事无事莫覩其用斯大象无形也爲无

爲莫识其体斯道隐无名也夫惟善济贷於万物而不责其

报是以万物受其生成而不知其德可见道之深远实与常

情相反此上士闻之所以勤行中士所以致疑而下士所以

大笑不信其能若此耳

上士勤行其道故次之以道生一

道化章第四十二

道生一○○虚无生一炁一生二☉一炁生阴阳二生三[?@○]阴阳合而生三才三生

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成象於天成形於地冲气以爲和?人之

所恶?惟孤寡不谷?而王公以爲称[?@○]故物或损之而益☉

或益之而损○○一切有象谦者受益满者必溢人之所教无一亦无二我亦教之

惟道而已强梁者心念所形起灭不停不得其死不能致於无我之地吾将以爲教父○

○圣人设此戒教人令人克己行谦见不善而自省

复圭子曰此先从天地之道说到人道上去道卽无极也虚

无生一炁卽太极也一生二两仪也二生三三才也凡物背

止於後阴静也耳目口鼻居前阳动也植物则背寒向暖而

冲气运乎其间故曰负阴而抱阳冲气以爲和禀气於中和

也一之名可尊亦可卑尊之则爲无对卑之则爲孤寡不谷

不谷不善也人之所恶而王公以爲称者欲其贵而不忘贱

高而不忘下以损爲益也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

之所教谓去弱爲强去柔爲刚也我亦教之谓去强爲弱去

刚爲柔也夫强梁之所以爲益也而不得其死所损滋大此

虽恒言至理存焉人以爲教我亦以爲教岂徒以爲教而已

哉殆尊之爲教父则不善人善人之资乎

强梁者不得其死刚暴之宜戒也故次之以至柔

徧用章第四十三

天下之至柔道也驰骋天下之至坚物我也出於无有入於无间

大无不包细无不入吾是以知无爲之有益也爲学日益爲道日损不言之教○天何言

哉无爲之益治身则益神气治国则益万民○淸静自然天下希及之众人昭昭我独闷闷

李元素曰上章孤寡不谷至谦也故次之以至柔谓柔弱胜

刚强损中有益损之又损以至无爲不言而可信无爲之益

世希及之驰骋役也○苏子由曰以坚御坚不折则碎以柔

御坚柔亦不靡坚亦不病以有入有扞不相受以无入有无

未尝劳有未尝觉求之於物如水之浸润贯金透石是已是

以圣人惟无爲故能役使众强出入羣有○严君平曰有爲

之爲有废无功无爲之爲天地是造人物是兴有声之声闻

於百里无声之声动於天外震於四海言之所言殊异不通

不言之言阴阳化天地感道德无爲而天地成天地不言而

四时行自然之验也○复圭子曰以有入有则相触而有间

若以无入有则细无不入入者不知受入者亦不知何间之

有以其虚也人悟虚无之有用则知无爲之有益矣

无爲之益谓有爲有损名与货皆有爲者也故次之以名

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

立戒章第四十四

名与身孰亲不可使之亲身与货孰多不可使之多得与亡孰病不可使之病

是故甚爱必大费溺於情慾必丧其本多藏必厚亡累於贪故必失其眞知足不辱

大圆觉满知止不殆应如是住可以长久无量无边

吕吉甫曰烈士之所徇者名也而至於残生伤性则不知身

之亲於名也贪夫之所徇者货也而至於残生伤身则不知

身之多於货也所得者名与货而亡其自有之良贵与本来

之眞富则得与亡孰病乎○复圭子曰人尽知身可爱也而

所甚爱者名与利必大费图名谋利之精神人生多藏於府

库死多藏於邱墓故生有攻刧之忧死有发塚探柩之患人

生以得名利爲荣者必以失名利爲辱吾知足而自身圆满

名不可加利不能染何辱之有以名成利遂爲安者必以争

名争利爲殆吾知止而自身常定不以名利爲安以忘名利

爲安何殆之有若而人者逃名利齐得丧屏爱恶超荣辱应

无所住而生其心则与天壤相敝可也

亲身则知足疎名则不辱道成如缺故次之以大成若缺

不求全也

洪德章第四十五

大成若缺自晦其用不敝韬光大盈若冲自然其用不穷澄虚

大直若屈顺适大巧若拙无爲大辩若讷忘言躁胜寒淸者浊之源

静胜??动者静之基淸静爲天下正心无其心是谓大同○人能常淸静天地悉皆归

复圭子曰此章见天地无全功圣人无全能夫天下之物小

成者易成亦易敝而天道损有余以补不足是大成若缺也

留不尽之精神以还造化斯造化之生成愈用则愈不敝小

盈者易盈亦易穷而天道恶盈而益谦谦虚也冲也是大盈

若冲也保有余之消息以佐太虚斯太虚之阖辟愈用则愈

不穷至於直也巧也辩也皆世人之所重而不知小直不屈

其直可折而大直不直所谓能大屈者必能大伸也小巧不

拙其巧必劳而大巧不巧所谓困天下之智者不在智而在

拙也小辩尙口其辩立尽而大辩不辩所谓穷天下之辩者

不在辩而在讷也且躁生火也慾胜则火炽而胜寒静生水

也理胜则水降而胜??君子与其暴躁而慾日长毋宁静定

而理日长乎故圣人守其淸静卓乎若缺若冲之气象也爲

天下正则其用不敝不穷矣此之谓以不胜爲胜○吕知常

曰天下以不缺爲成故成必有敝以不虚爲盈故盈必有亏

以形求之名成者亏以数求之物极则反圣人安於大成而

不?其缺期於大盈而不恶其冲支离其形而德冲於内谦

冲虚俭而常有羡余随物之变循理而行委蛇曲折不徇一

途所以大直存乎其中匪雕匪琢非篆非刻因物之性自然

而成所以大巧存乎中非法不说非道不言辩忘所辩不容

其喙所以大辩存乎其中心虚境静淸亦有余淸极则莹静

极则彻灵通十方无碍盖心淸静则身淸静一身淸静则多

身淸静多身淸静则尽山河大地淸静故曰淸静爲天下正

淸静爲天下正故次之以天下有道有道则自然淸静

俭欲章第四十六

天下有道知有此心郤走马以粪忘其所爲天下无道不知有此戎马生於郊

情欲交战罪莫大於可欲一念易流祸莫大於不知足迷已逐物咎莫大於欲

得岂可更添一物○杀身之本故知足之足有情无情同此一理常足矣人人具足个个圆成○欲

心止意大定岂有祸咎

李元素曰上章爲天下正故次之以天下有道有道则淸静

淸静则天下正天下正则罢兵事务农事故曰郤走马以粪

无道则不淸静不淸静则天下不正天下不正则用威武施

征伐故曰戎马生於郊曰罪曰祸曰咎皆欲心所致故结句

云知足常足以修身言之淸静则欲心止欲心止则意大定

故曰郤走马以粪不淸静则欲心不止欲心不止则意马狂

故曰戎马生於郊○复圭子曰天下有道情归性也吾心之

意马郤而不驭则灵苗自秀所谓郤走马以粪也天下无道

性逐情也吾身之意马狂心地荒是戎马生於郊也凡若此

者皆缘心不淸静嗜欲生心见空成色罪之魁也一念欲生

种种诸欲不知止足也祸莫大焉欲之不止势必欲得未得

患得旣得患失心瘁神疲戎马驰於四郊荆棘生於??亩矣

此无他不知足之故也待足而知足无足期矣故知足常足

者卽邵子诗云耳目聪明男子身洪钧赋予不爲贫是也奚

必外来之名利多寡爲足不足哉夫苟知之当使我身之三

宝勿令亏失而常足也则箪瓢亦足矣

有道之士知内不知外故次之以不出戸知天下

鉴远章第四十七

不出戸潜心知天下智周万物不窥牖隳支体斥聪明见天道离形去智○天何言哉

其出弥远心见太虚其知弥少神游万国○外事有限是以圣人不行而知明镜

当空不见而明宝剑在手不爲而成○

李元素曰不出戸知天下言有道之士知内不知外接上章

之义知内不知外则无所不知见内不见外则无所不见若

只知外见外而忘其内者知见浅狭矣○复圭子曰圣人道

全德备学贯天人天下有万人而无万性吾自知其性则一

人之性千万人之性是也何必出戸而後知天下哉知非浅

浅之知有民吾同胞物吾同与之意天道不外阴阳昇降日

月运行而已圣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不窥戸而可见者以

在天之天卽在人之天天之性命卽人之性命天人甯有二

耶见非凿空之见有尽心以知性知性以知天之意若必待

出戸而後知天下则足力之所及其知甯有几必待窥牖而

後见天道则目力之所到其见甯有几故曰其出弥远其知

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一粒粟中藏世界也不见而明尸

居龙见渊默雷声也不爲而成不动一毫成正觉者也中庸

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爲而成类此

不出戸知天下内知之学也故次之以爲学日益

忘知章第四十八

爲学日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爲道日损空诸所有纳诸所无○渐渐减损损之又损皮毛

剥落尽惟有眞实在以至於无爲空寂无爲而无不爲矣万化自然○若到此地则无有

不能者也故取天下常以无事心不在物无物无心○事向无心得及其有事物来斯照不

足以取天下弃天下如敝屣○有心更不得有爲终有尽

复圭子曰古之学道者出於一学卽所以学道也今之学道

者出於二学主於扩闻见增智识爲学日益精进也主於黜

聪明减情欲爲道日损恬退也岂惟情慾着不得当损之也

卽智识是金玉屑心中亦着不得当又损之以至於无爲无

可损矣无爲而无不爲则心与道合道与虚合何所不虚乎

然则天下孰有之虚空有之也虚空孰有之无事有之也圣

心无事道器两忘取天下而置吾太虚之中天下不爲大我

心不爲小倘有一事才着纎尘安足以纳天下於方寸○李

息斋曰爲学所以求知故曰益爲道所以去妄故日损知不

极则损不全故日益者所以爲日损也若损之又损妄去眞

全则无爲矣至於无爲则凡有爲未尝不无此又未易以损

益论也及其无爲之至虽取天下而有之尙犹不见其事若

以有事取之取一物尙不可得而况於取天下乎

上章无事取天下故次之以圣人无常心随机应变不逆

民物之情

任德章第四十九

圣人无常心不以我爲我乃见心中心○任用无方以百姓心爲心人心我心同乎一性○随

机应感善者吾善之与我同然○从而爲善不善者吾亦善之亦与吾同○使之反善

德善矣同乎自然信者吾信之万神卽一神万气卽一气○从而爲信不信者吾亦信

之吾不轻於汝等汝等皆当作佛德信矣谁非此道圣人在天下惵惵无不敬也惵惵竞竞业业

爲天下浑其心忘其所以然○殊途同归百姓皆注其耳目任其耳目圣人皆孩

复圭子曰夫人咸有一定之成心而圣人之心如明镜止水

任物之来姸媸皆其自取先无常心也盖百姓虽愚合之则

圣故圣人以百姓之心爲心上古之世善与不善同途也信

与不信同辙也自後世分析太明善者善不善者愈不善信

者信不信者愈不信斯亦无爲贵圣人矣是以圣人有道於

此提善不善之纲而无善不善之目不善亦化爲善德善矣

持信不信之衡而无信不信之权不信亦化爲信德信矣惵

惵竞竞业业也圣人在天下惵惵爲天下浑其心乃已雕已

琢复返其朴也卽百姓注耳注目有分别心而圣人无分别

想任其善不善信不信而皆孩之视如孺子之可教是以百

姓之心爲心也而百姓安得不以圣人之心爲心乎○又曰

孩赤子也大人不过不失其赤子之心而已圣人视百姓皆

赤子则所以爱百姓者无所不至卽释氏云我不轻汝等汝

等皆当作佛之谓也晚近以诈僞视民欲天下之浑其心必

不得之数矣○李卓吾曰百姓有善不善而圣人皆善之百

姓有信不信而圣人皆信之夫圣人曷常有善信之心哉一

以百姓之心爲善信故也是爲同德之善而非一人之善同

德之信而非一己之信故曰德善德信也夫天下之人各一

其心也久矣圣人则合天下之人而浑爲一心百姓皆注其

耳目以我观彼以此观我各相是非不可一也圣人见此不

喜见彼不怒一以婴儿遇之是以彼亦不矜此亦不愠释然

皆化而天下定矣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爲心也如此此

太上治世之大旨所以能无爲者哉

无常心则浑然应变皆孩之则冥其生死故次之以出生

入死

贵生章第五十

出生入死月圆月缺之类○忿欲乃生死之门生之徒十有三月自初三生魄至十五乃圆故曰十

有三死之徒十有三月自十六亏至二十八丧魄故曰十有三人之生亦如月然动之死地

亦十有三前半月其上旬之十日自初一至初三乃十日之三日其月始生後半月其下旬之十日自二十八至三

十日亦十日之三日其月已死夫何故盖人与月相似以其生生之厚同乎天地之一炁耳○害生於

思盖闻善摄生者无思无虑陆行不遇兕虎忘形入军不披甲兵忘

我兕无所投其角身非我有虎无所措其爪我亦非我兵无所容其刃生死

者特一炁之聚?○不厚其生焉能有死夫何故是如此以其无死地此心自若本无生死○身非我

有死奈我何

复圭子曰此章本爲摄生而发出与入对死与生反凡人出

乎生则入乎死听造化爲出入而不能自制其出入故亦听

造化之生死我亦不能自爲生死非善摄生者也太上悲悯

众生方生方死而不能寻一无死地步因爲指点生死之道

昔苏子由云以十言之三等人各居其三岂非生死之道九

而不死不生之道一而已矣太上言其九不言其一使人自

得之耳子曰一卽末句无死地是也无死地则长生矣?天

下之人而观之柔弱者生之徒能惩忿则火下降窒慾则水

上昇是水火旣济者生也水数六火数七七六一十三故生

之徒十有三强大者死之徒起忿则无明火炽上升纵慾则

苦海波翻下降水火未济者死也水六火七亦合一十三故

曰死之徒十有三又有一等人知重生而不知生生之道所

谓豹养其内而虎食其外毅养其外而病攻其内阳过盛则

火烈而水涸肾竭矣阴过盛则水溢而火灭心竭矣水火偏

枯亦不出七六一十三数故曰人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

何言乎动之死地盖生生可也而生生太厚则爱之而反爲

害所谓害生於恩也出生入死所不免也人之大患以其有

身故兕虎可伤兵刃可戕善摄生者吾无有身忘我也任其

行任其入至於不遇兕虎不披甲兵则忘物矣角爪无所投

措兵刃无所容受所谓无身则无患矣夫何故以其无死地

是知死者生之寄生者死之寄也我旣得无生之理又何有

入死之地十有三之说解者纷纷惟水火六七之数爲是白

祖师笺注作月魄生死上讲乃丹家正理未闻道者不解也

非天仙引度龙沙会上人安有福德获此妙解哉愚请发明

白祖之说於後出生上半月之月入死下半月之月尙书曰

哉生明又曰哉生魄哉始也生明初三日也生魄十五日也

自初三至十五恰十三日故曰生之徒十有三自十六一阴

生月魄始丧二十三二阴生月魄渐丧二十八三阴纯月魄

尽丧自十六至二十八恰十三日故曰死之徒十有三以上

皆就月说至人之生句以下方借月说到链丹者之身上去

丹经云望前则血气满满而药力全望後则血气减而药力

少以月生死之理而验人身血气之盛衰与月不异故曰人

之生动之死地亦十有三太上言九留一不言此一卽一阳

也丹也人能欲见此一卽於人身方寸之地求之故曰坤地

由是坤下添一阳则爲震卦初三也震下添一阳则爲兑卦

初八也兑添一阳则爲乾卦十五也爲进阳火乾下而抽一

阳则爲巽卦十八也巽下又抽一阳则爲艮卦二十三也艮

卦又抽一阳复爲坤卦二十八也爲退阴符乃人身进退抽

添火候之妙用夫何故月受日阳气以生以其生生之厚犹

未也闻善摄生之人潜行不溺则陆行有何兕虎入金石不

碍则入三军安用甲兵乘虚如履实则以角爪投措乎虚空

虚空必不受以兵刃加临乎虚空虚空必不容所谓内观其

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是也

凡人以气生者气尽则死至人以性生者也性在虚空无来

亦无往夫何故以其无死地道家谓之不生不死释氏谓之

不生不灭常考丹经大修行人以丹田爲日以心中元性爲

月日光自返照月盖交会之後宝体乃生金也月受日气故

初三生一阳丹旣居鼎吾心觉一点灵光或隐或现至初八

而二阳产矣丹之金气少旺元性少现则遍体生明矣月到

望而三阳纯元性尽现则光不在内不在外而此身如在虚

空矣常能如此而金丹且半十六爲一阴产矣性归於命之

始也至二十三日而二阴产矣乃性归於命之二也至三十

日而三阴全矣乃性尽归於命也方其始也以命取性性全

矣又以性安命全丹之士才见此物分明遂收於鼎器之中

所谓性命双修者此也盖金日色月性也月明实本於金金

之性实出於日月链愈坚万刼不坏火日气金入火而复其

元性可以链成至宝号爲金液还丹

无死地乃生之以道也故次之以道生之

养德章第五十一

道生之神也○道爲万物资生之主德畜之性也○元始祖炁化生诸天物形之心也○有形皆

禀道气而生势成之我也○阴阳相偶四时相因是以万物物也莫不尊道而贵

德忘物道之尊德之贵忘心夫莫之命忘性而常自然忘神故

道生之神全德畜之性全长之育之心全亭之毒之我全养之

覆之物全○如是体道治国治身可也生而不有无心○忘机爲而不恃无爲○忘情长

而不宰无我○忘物是谓玄德道也

复圭子曰道爲天地根故万物非道不生道生之虚无杳?

爲物之祖卽元始祖炁是也然非德不畜畜长养也太和氤

氲爲物之母卽化生诸天是也物形之在天成象势成之在

地成形物旣形矣自生而长自长而成自然之势也观其成

物之功故知其道无位而尊无名而贵乃道体之自然又非

有以命之者故曰莫之命而常自然若王侯之尊则受命於

天卿相之贵则受命於君可禀命而得者亦可夺之而失岂

常然耶道可以兼德德不可以兼道故以下皆言道禀其精

谓之生含其气谓之畜遂其形谓之长字其材谓之育权其

成谓之亭谅其用谓之毒作其和谓之养护其伤谓之覆生

而不有忘机也爲而不恃忘情也长而不宰忘物也是谓玄

德合道也○李息斋曰物非道不生非德不畜自其有形以

至於势长莫不以道德爲主道之尊德之贵至於此极矣然

不自尊其尊不自贵其贵其施於物非有心於物也莫之命

而常自然自然而生自然而畜凡所以长育亭毒以至於养

之覆之莫非自然者由其自然故未尝望物之报生不辞劳

施不求报是谓玄德

道生德养资物有始故次之以天下有始

归元章第五十二

天下有始道生一以爲天下母一生二旣得其母二生三以知其子三生

万物旣知其子夫物芸芸复守其母各复归其根○知末守本没身不殆归根复命○常在

塞其兑听乎无听○内境不出闭其门视乎无视○外境不入终身不勤无爲○不劳而治

开其兑神若出便收来○内境出济其事惟欲是躭○外境入终身不救永绝道根见小曰

明虚中则明○知几知微守柔曰强刚中则强○软能蚀坚用其光以心契心○物来斯照复

归其明以道合道○放去收来无遗身殃心无一尘是谓袭常是谓之道○是乃眞常大道

复圭子曰首章始字母字兼天地人物而言此章始字母字

近取诸人身而言夫无始之先不惟无人且无天地是无极

也无能生有天下乃有始矣所谓太始是也卽太极也道也

纯指理说以爲天下母母亦道也便着炁上说先天眞一之

母炁是也人得先天眞一之炁以生在母腹仅一两及生身

之後每??先天之炁长一两至十五??而先天之炁共十六

两而爲纯乾之体矣此炁原我固有何以曰得不知十六??

以後乾体破而成离必取坎塡离而後能得彼先天眞一之

炁卽眞铅也得者得到我腹中以知其子子乃子气卽我後

天之气眞汞也此知不徒知先以兔髓而制乌精耳旣知其

子复守其母者何也此守非空守先天炁与後天炁打成一

块後伏乌精以擒兔髓勿使复失也所谓守於坤而采药守

於乾而运火也久久如是则结胎在此脱体亦在此形骸虽

没道炁常存夫何殆之有太上恐人不知入门下手故又云

云塞兑神在心而舌不声也闭门眼不视而魂在肝耳不闻

而精在肾鼻不香而魄在肺也塞兑闭门四字乃彻上彻下

工夫终身用之可矣夫人有怠始有勤终身不怠则不勤矣

若开兑而不能塞内者出也日日涉世以济事外者入也终

身憧憧虽有道者不能救其没身之苦矣小细微也明字日

阳而月阴惟见极细密者方知阴阳精微之理而爲明明天

道也守柔卽专气致柔之柔弱其志之谓也曰强强其骨也

又外柔而内刚明人道也用其光用日之光也以月爲药之

丹而采取必按月之盈亏以日爲火之候而动静必俟日之

出没复归其明者丹成则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而归

其明於一已若旁门便孤阴不生孤阳不成无常一旦临身

輙爲身殃岂可如此学道者能按阴阳以修道非奇行也是

谓袭人间日用常行之道可以长生而没身不殆矣奚啻无

遗身殃哉○又曰兑与门人身上下孔窍之通称参同契云

上闭则称有下闭则称无可见闭下门爲尤紧要

上章袭常谓密用常道也故次之以介然有知行於大道

益证章第五十三

使我介然有知一念而已行於大道一我而已惟施是畏一理而已○识法者恐大

道甚夷一道而已○坦平而民好径思无邪朝甚除心不正○宫室修治田甚芜性不

明○灵地无苗邪僻有位仓甚虚神不灵○灵宝空竭服文采好荣华○粧点带利剑贪嗜慾贪嗔并

兴厌饮食不知有淡泊○饥思啖牛渴思饮海愈食愈不足财货有余舍此道而逐物○合眼方休

是谓盗夸人欲胜天理非道哉於道不然○三毒扰攘

复圭子曰太上原是上德上德无知也无爲也天下上德者

有几人故不得不谈下德之事下德则有知有爲矣介然犹

忽然也使我介然有知以行此大道惟施是畏已有所施则

彼有所受丧莫大焉行大道之时分明是恍惚之中寻有象

杳冥之内覔眞精安得不惟施是畏哉故对境忘境眞色不

色非知道者孰敢言之大道本至平至易而民好径走旁门

以求速効欲得大道必不得之数也朝早也除去也朝甚除

不知火候矣田甚芜灵地茅塞矣仓甚虚腹内不实矣外犹

服文采[[火*玄]]人带利剑以降魔积饮食财货而无所用之夸夸

张也是谓盗夸夸以诲盗卽慢藏诲盗之谓也所以敲爻歌

云若是悭财并惜宝千万神仙不肯来是也岂道也哉○苏

子由曰体道者无知无行无所施设而物自化今介然有知

而行於大道则有施设建立非其自然有足畏者矣大道夷

易无有险阻世之不知者以爲迂远而好径以求?故凡舍

其自然而有所施设者皆欲速者也俗人昭昭我独若昏俗

人察察我独闷闷岂复饰末废本以施设爲事夸以诲盗哉

上章使我介然有知有知则道心坚固故次之以善建不

修观章第五十四

善建者不拔不出乎道○根深善抱者不脱不离乎道○蒂固子孙祭祀不辍

以道常存○绵远修之於身心也其德乃眞眞心○修身以全眞修之於家性也

其德乃余眞性○齐家自宽裕修之於乡神也其德乃长眞神○长久爲尊修之

於国道也其德乃丰眞道○治国丰亨修之於天下空也其德乃普眞空

○时亨道泰故以身观身心中心○内有一尘其德不眞以家观家性中性○有一不顺其德无余

以乡观乡神中神○有一不化其德不长以国观国道中道○有一不善其德不丰以天下观

天下空中空○有一小人其德不普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空中不空以此○

复圭子曰凡物有形可建者则可从建处而拔之惟修道者

不建以迹而建以神斯之谓善建不拔有形可抱者亦可从

抱处而脱之惟修道者不抱以人而抱以天斯之谓善抱不

脱至人在当时犹能使物不疵厉而年谷丰熟岂弈世而下

道气长存而祭祀之者不如子孙之不辍耶盖善建非虚建

也善抱非空空而无所据也亦以修之於身链精还气链气

还神链神还虚链虚合道所谓心无其心其德乃眞天地间

独有此眞长存不坏耳其谁得而拔之脱之耶号曰眞人身

眞则其余皆眞而家也乡也随其所修之亲疎其德必至於

乃余乃长也身眞而国也天下也随其所修之广狭其德必

至於乃丰乃普也故以身观身不独眞人有德可修身凡身

之皆可修也犹之以家观家人尽家也以乡观乡人尽乡也

以国观国人尽国也以天下观天下人尽天下也吾何以知

天下不异於国国不异於乡乡不异於家家不异於身哉亦

以夫人之身同也德同也特患不知修耳使人能如眞人修

德以修身则幻身悉眞身矣何择乡邦与天下哉吾所以知

其然者以此身眞故也○河上公曰修道於家父慈子孝兄

友弟恭夫倡妇随其德如是乃有余庆及於子孙修道於乡

尊敬长老爱恤卑幼化诲愚鄙其德如是乃爲长者修道於

国君明臣良仁义自生礼乐自兴其德如是乃爲丰厚修道

於天下不言而化不教而治下之应上?如影响其德如是

乃爲普博然而皆从链心修身始故心正身修身修家齐家

齐国治国治而天下平矣

善建者不拔德之厚也故次之以含德之厚

玄符章第五十五

含德之厚抱道比於赤子无心○纯一不杂毒虫不螫无畏○赤子无害於物物亦不

能害也猛兽不据无忧攫鸟不抟无虞骨弱筋柔而握固神全未

知牝牡之合而?作凝神精之至也杳杳??○赤子不知男女阴阳故能全其至精

终日号而嗌不嗄性全和之至也恍恍忽忽○气全而柔和知和曰常常寂光中

○此天混然知常曰明大光明理○不怕念头起只怕觉照迟益生曰祥灵源不竭○益则有损

心使气曰强眞一常存○气动则刚物壮则老人欲太盛○刚则易折是谓不道丧失

本眞○是大错不道早已眞不立妄不空○[[丧+ノ]]失天眞○益生使气二句白祖作正讲至物壮方反说李祖则一直

反说下姑两存之

复圭子曰上章言修之於身其德乃眞人之眞者莫如赤子

故此章言含德之厚厚卽敦厚之厚比於赤子赤子混沌未

凿不识不知至人亦不过不失其赤子之心耳赤子不知悦

生不知恶死故毒虫不螫不知其螫也猛兽不据不知其据

也攫鸟不抟不知其抟也骨弱筋柔而握固不知其不胜任

也未知牝牡之合而?作其精全也终日号而嗌不嗄其和

全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常也赤子以和全眞众人以利

爲贵故用和爲常道知常不变守之自明此含德之厚者也

○沈蛟门曰?赤子阴也嗌咽也嗄咽嗌破而声嘶也无欲

而自作精有余而非心也终日号而嗌不嗄声不嘶心和而

气不伤也和者不以外伤内也天以冲气与人而人保和之

以爲性命之常惟此和耳五伦具备曰和夫人於身和则德

冲而合眞於国和则化周而祚永处众和则合礼行师和则

有功和之义大矣哉此知和知常而全德自明也祥者吉凶

之先兆也人一受形素分已定非理益之必致凶祥庄子曰

常因自然而不益生也心有是非而气无分别气恶妄作而

又以心使之则强梁甚矣强梁者死之徒致虚守静则道也

道乃久殁身不殆致实刚强则物耳物壮则老岂道也哉是

谓不道不道早已已止也坐待速毙而已惟含德之厚者和

全精复与天爲一长生久视之道也

含德之厚则能缄默了悟忘言故次之以智者不言

玄德章第五十六

智者不言[玄德@○]○贵知不贵言言者不智[玄德@○]○口头三昧难出生死塞其兑闭目见自己之

目闭其门收心见自己之心挫其锐观我非我解其纷观物非物○无争无竞和其光

观心无心同其尘观空非空○无我无人混同一体是谓玄同圣凡一体○至玄至妙同然之理故

不可得而亲释迦文佛叅禅未已○忘情亦不可得而疎太上老君学道未浓○忘形不

可得而利伏羲究易未了○忘物亦不可得而害孔子梦奠方终○忘机不可得而

贵道者心之体○忘有亦不可得而贱心者道之用○忘无故爲天下贵○○一志忘尽眞

常独存乃玄妙同然之体

复圭子曰大道浑沦原无知与不知亦不涉言与不言苐人

之所得有浅深是以有言有不言耳道非无欲不能观其妙

妙不容言故知道妙者必不言非有欲不能观其窍窍惟心

心相授故轻於泄漏者必不知窍夫道旣不可言矣而非不

可行也故圣人自有体道之工夫与其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塞其兑也与其多视乱色多听乱声不如收视返听闭其门

也道不露锋芒挫其锐是可方可圆也道不挂障碍解其纷

是冰融冻释也道无我相和其光是被褐怀玉也道无人相

同其尘是呼牛卽牛呼马卽马也以上数者皆在不言而躬

行之中其道至深其理至玄其德大同是谓玄同若而人也

不知身之爲道道之爲身指身爲道可指道爲身亦可故不

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疎不卽不离也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

害宠辱不惊也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荣枯不染也况疎

原自亲中致旣不得而亲之又安得而疎之害原自利中来

旣不得而利之又安得而害之贱原自贵中藏旣不得而贵

之又安得而贱之故爲天下贵贵重也贵其平亲疎齐利害

一贵贱浑然一眞人也世之学道者苟不能超乎亲疎利害

贵贱之外而思得道也必不几矣

知者不言得其正也故次之以正治国

湻化章第五十七

以正治国凝神○不偏不倚以奇用兵明心○权变之道以无事取天下了性

吾何以知其然哉得道以此道也天下多忌讳居移气养移体而民弥

贫此心易失○在处触法治生愈巧则愈拙也人多利器念念伏耀国家滋昬此性不明○法日增

而乱日起人多伎巧性静情逸奇物滋起心动神疲○末伎所迁法令滋章以心用心盗

贼多有百念愈炽故圣人云如是如是我无爲而民自化神之所化○不用权谋我

好静而民自正性之所正我无事而民自富心之所富○不贵其货我无欲而

民自朴我之所朴○草上之风必偃

复圭子曰正者道之常也奇者道之变也无事者道之眞也

以正教爲治则足以立国之经以奇谋用兵则足以应时之

变天下神器不可爲也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

取天下惟体道恬愉无心顺物自然而天下归之矣上古之

民忘帝力而不知其所爲何忌何讳後世民动触忌讳避讳

之不暇而何暇治生哉故弥贫古之人有什百人之器而不

用车舆无所乘甲兵无所陈其治益醕後世爲符玺以信之

人并符玺而窃之制五兵以防暴客人并五兵而盗之所以

人多利器国家滋昬○李息斋曰我以巧示民则民多伎巧

伎巧旣胜则奇物安得不滋我以法治民则民亦窃法以自

便上下相?则盗贼安得不多圣人示以无爲示以好静示

以无事示以无欲天下各得其所示者报之故曰德犹风也

民犹草也草上之风必偃○复圭子曰大道本无爲也淸静

也无事也无欲也安有正与奇哉苐修道者不尽上德也以

身爲国精爲民吾爱惜其精神而不耗?是以正治国也奇

阳数也吾之阳神战退羣阴而不令三尸六贼窃据於中是

以奇用兵也天下大也何物大於天下虚空是也非无事不

能虚空非虚空不能藏天下圣心无事故能取天下而纳於

一掬之中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道而知之一粒粟中藏世

界是也夫天下人之所忌讳者死灭也乃动触忌讳而死灭

之期益促非民弥贫乎血气用事者利器也不知利器乃戕

性之斧斤愈令人愈暗而心迷情上生情者伎巧也不知伎

巧乃戕性之么魔愈令人形逐而神驰絷心猿拘意马者法

令也不知法令乃招盗之渊薮愈令人三尸猖而六贼炽然

则圣人将奈何我无爲而民自化链精还气也我好静而民

自正链气还神也我无事而民自富链神还虚也我无欲而

民自朴链虚合道也何以谓之富虚空中无所不有也何以

谓之朴朴者浑然其未雕也精爲民自化自正自富自朴者

所谓水银一味周流遍厯诸辰是也

上章无爲无事使民自化寛大之治也故次之以其政闷

闷其民醕醕

顺化章第五十八

其政闷闷天然○无爲寛裕其民醕醕自然○因寛民富其政察察使然○有爲严谨

其民缺缺不然○人贪婪而不足祸兮福所倚祸福无门惟心自召福兮祸所伏损者

益也○忽福则祸必至孰知其极无有边际其无正道无体○惟正可守正复爲奇心不可测

善复爲訞道不可识○心实难防人之迷昧其本性其日固久无始以来有生以後是以

圣人我也方而不割圆通廉而不刿空寂○浑厚胜物而不伤直而不肆冲虚

○能曲全而不狂直光而不耀中正○含畜其光天下化成复归其明○王弼曰此皆崇本息末不攻而使复之也

复圭子曰上行下效?如影响天道好还无往不复闷闷犹

昧昧似不明也醕醕是浑厚似无知也察察是吹毛求疵察

见渊鱼也缺缺是民不聊生欠缺处多也政闷闷者无得在

我而有得在民故其民醕醕卓乎有古风政察察者所得在

我而所失在民故其民缺缺救死不赡也政闷闷而民醕醕

是祸兮福所倚政察察而民缺缺是福兮祸所伏始若爲祸

孰知终反爲福始若爲福孰知终反爲祸可见祸福无正良

由在人也正者反以爲奇善者反以爲訞是人之顚倒错乱

不知祸福之正非祸福本无正也自圣王旣没後之爲政者

大抵以道化爲迂濶而甘心於刑名锲薄之术矣民之迷其

日固久岂不信然是以圣人则不然方而不割寓正於通也

廉而不刿藏淸於浑也直而不肆眞正英雄从战竞中来光

而不耀如珠藏泽媚玉韫山辉也以此治人则政闷闷而民

醕醕以此自治则至阴肃肃而至阳赫赫此皆从本息末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历史军事小说相关阅读More+

别笑!本尊的灵宠是吃货

逆道诛天

天刀耀世,侠义长存

风在吹的地

天榜

乘风御剑

大明:最强太孙,开局求老朱赐死

陈喵呜

末世降临我分手了小仙女

喜欢蜜袋鼹的周淳

去只灵魂归有体

马克坚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