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六 已一
用户6867433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道德眞经集注卷之六 已一,道藏辑要,用户68674337,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宋鹤林彭耜纂集
曲则全章第二十二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新少则得多则
惑是以圣人抱一爲天下式
碧虚子陈景元曰圣贤之士鈎深致远廓
然见独而蟠曲才能未尝显耀者故欲远
害而全身也故曰曲则全聪逹明察晓辨
诸物有大功业立大名声心直如猛矢志
端如朱弦常枉己屈伏而不自伸者此则
大直之士也故曰枉则直人以谦卑爲本
易曰地道变盈而流谦盖设象而会意也
夫陵原川谷之变高下之不常也川谷洼
下则水流而满之陵原高峻则雨剥而頽
之人之谦下则衆仰德而归之以致其光
大也夫自尊则衆毁而辱及之以致其危
亡也故曰洼则盈且人有贤才而能支离
其德弊薄其身则衆共乐推而其道日新
矣故曰弊则新夫少者简易之谓也易曰
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简而天下之理得
矣西升经曰子得一万事毕又曰丹书万
卷不如守一故曰少得则夫多者博学之
谓也庄子曰文灭质博溺心列子曰路多
岐则亡羊学多方则丧道庚桑子曰万人
操弓共射一鵰鵰无不中万物章章以害
一生生无不伤经曰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此并戒其多也故曰多则惑道生一一者
道之子谓太极也太极即混元也亦太和
纯一之气也又无爲也夫圣人抱守混元
纯一之道者谓复太古无爲之风也经曰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庄子曰天无爲
以之清地无爲以之宁以此可明矣自曲
则全下六事尚有对治之迹此云抱一无
爲可以兼包之故爲天下式
颍滨苏辙曰圣人动必循理理之所在或
直或曲要於通而已通故与物不迕故全
也直而非理则非直也循理虽枉而天下
之至直也衆之所归者下也虽欲不盈不
可得矣昭昭察察非道也闷闷若将弊矣
而日新之所自出也道一而已得一则无
不得矣多学而无以一之则惑矣抱一者
复性者也盖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弊则
新少则得多则惑皆抱一之余也故以抱
一终之
临川王安石曰方则易挫曲以应之此所
以能全也直则易折故枉以待之此所以
能直也海者常处於卑而爲百川之所委
故洼则盈无春夏之荣华秋冬之雕落故
弊则新少者复本则得矣多者有爲则惑
矣
王雱曰至人冲虚其行如水无心於物不
与物忤故常全也此篇大旨与庄子养生
主相类
陆佃曰盖其周旋动止於物无忤与之俱
往故谓之曲物之变也而天理之在我终
於完而无缺故谓之全
达眞子曰己虽全也常自以爲曲所以求
全不已则卒至於全矣是则所谓曲则全
也己虽直也常自以爲枉所以求直不已
则卒至於直矣是则所谓枉则直也犹德
虽盈也常自以爲不足则若其洼知虽新
也常自以爲不明则若其弊以若洼之心
不已其求则卒至於盈是则所谓洼则盈
也以若弊之心不已其求则卒至於新矣
是则所谓弊则新也少则约多则详以道
散则适於多道聚则归於少是以少则得
得其道也多则惑惑其道也是以圣人抱
一爲天下式抱一则不离於道爲天下式
陈象古曰一者不繁不乱可以曲可以全
可以枉可以直可以洼可以盈可以弊可
以新可以少可以得可以多可以惑夫小
者大之端暗者明之渐理当然也故圣人
抱一於数则有增於象则有容不自满假
先见未萌天下若取以爲式则人人合於
道矣
叶梦得曰曲则全洼则盈少则得理也即
其体而言之也枉则直弊则新多则惑势
也极其变而言之也曲则不忤故全洼则
不满故盈少则不夸故得此理之必至者
也枉非以求直而枉之极必直弊非以求
新而弊之反必新多非以求惑而多之罪
必惑此势之不得不然者也理势之相成
或更爲终始或迭爲得失纷然其不可穷
而圣人独能济之不与之俱变者抱一也
前言魂魄之合而曰抱一者一之存乎己
者也今言理势之杂而曰抱一者一之总
乎物者也一则万法之所从出故以爲天
下式
黄茂材曰世皆曲吾与之爲曲故能保其
全人皆枉吾与之爲枉故能养其直莫不
欲盈也孰自处於洼吾能洼乃所以爲盈
莫不欲新也孰自期於弊吾能弊乃所以
爲新爲道日损损则少其入道也近故得
爲学日益益则多其去道也远故惑曰全
曰直曰盈曰新曰得曰惑散之则六敛之
则一通乎一万事毕又何有於六乎故曰
圣人抱一爲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
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御注曰不蔽于一己之见则无所不烛故
明不私于一己之是而惟是之从则功大
名显而天下服故彰人皆取先己独处後
曰受天下之垢若是者常处于不争之地
孰能与之争乎
碧虚子陈景元曰此四事皆无爲之职夫
圣人无爲何尝显见己之才能则天下自
然称其明矣故曰不自见故明河上公曰
圣人虽明不以自见千里之外乃因天下
之目以视之故能明达夫能用天下之目
者亦不自显见之意也音训虽异而其旨
略同矣且圣人虚静何尝自是而非人盖
彼我都忘则天下自然称其是而其德彰
矣故曰不自是故彰且圣人恬澹何尝自
伐取其德美则天下自然称其功业矣故
曰不自伐故有功且圣人寂寞何尝自矜
大其贤贵则天下自然称其有道而长存
矣故曰不自矜故长
颍滨苏辙曰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
矜皆不争之余也故以不争终之
临川王安石曰不自见乃无所不见故常
明不自是乃无所不是故常彰不自伐则
善不丧故有功不自矜则不有能故能可
乆矣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者书
曰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
达眞子曰如自见其全则以爲全足於己
更不求其全由是故全或至於不能明如
自是其直则以爲直足於身更不求其直
由是故直或至於不能彰唯不自见其全
也常以爲求全之不足若是则全终至於
明也唯不自是其直也常以爲求直之不
足若是则直终至於彰也推此二类凡有
於己者皆不自足於己如虽有功也不自
伐其功故得其有功己虽长也不自矜其
长故能得其长盖圣人不自满假凡在於
此也
叶梦得曰见字当读爲见乃谓之象之见
夫惟得一故虽晦其迹不自见而反明虽
藏其用不自是而反彰不伐而有功不矜
而能长亦由前之爲曲全洼盈者天下之
理同也是以复终之以夫唯不争故天下
莫能与之争以爲万物之变非吾所能执
及其既定物亦莫能与我竞此不争之效
也虽万物无不可爲争心苟存则虽一法
无所容措
黄茂材曰至人之处於世未尝有我也无
我故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矜夫然故与
物无争而物亦莫与之争方舟而济於河
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天下
孰能与之争乎不自见而明不自是而彰
不自伐矜有功而长亦其自然之理夫何
容心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御注曰圣人其动若水以交物而不亏其
全其应若绳以顺理而不失其直知洼之
爲盈无亢满之累知弊之爲新无夸耀之
迹若性之自爲而不知爲之者致曲而已
故全而归之可以保身可以尽年而不知
其尽也是谓全德之人岂虚言哉
碧虚子陈景元曰夫圣人独抱守纯一无
爲何尝更有争竞之心哉经曰含德之厚
比於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
虫兽尚尔况於人乎然而上古有此曲全
之语岂今日之寓言哉人能行之诚有全
德之美而归之于身此再三劝励之深?
也
颍滨苏辙曰世以直爲是以曲爲非将循
理而行於世则有不免於曲者矣故终篇
复言之曰此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夫所
谓全者非独全身也内以全身外以全物
物我兼全而归复於性则其爲直也大矣
叶梦得曰知此则循其本而反之所谓曲
则全者岂虚言哉吾诚先得其全而後归
於道则由枉而下爲可知矣
黄茂材曰醉者之坠车虽疾不死骨节与
人同而犯害与人异其神全也全於酒犹
若是况全於天乎古之至人天以其全付
之还以其全归之
希言自然章第二十三
希言自然
御注曰希者独立于万物之上而不与物
对列子所谓疑独是也去智与故循天之
理不从事於外故言自然
碧虚子陈景元曰希者疏也易曰吉人之
辞寡
涑水司马光曰知道者不言而谕故曰自
然
颍滨苏辙曰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
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此所谓
希言矣
临川王安石曰多言数穷故希言则自然
陆佃曰夫物莫能使之然亦莫能使之不
然者谓之自然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言教出则爲迹
未能因於物情故圣人行不言之教任自
然之理
达眞子曰道不可闻故听之不闻则名曰
希希者冥其声之谓也
叶梦得曰此章明言不足以得道欲得道
者必即道以求之而道之不行世始有方
术之士各以其一曲诙诡谲怪违理而叛
道虽幸或见不旋踵而亡矣
清源子刘骥曰听之不闻名曰希希言则
听乎无声而无声之中独闻和焉故自然
也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爲此者天地
天地尚不能乆而况於人乎
御注曰天地之造万物风以散之委衆形
之自化雨以润之任万物之自滋故不益
生不劝成而万物自遂于天地之间所以
长且乆也飘骤则阴阳有缪戾之患必或
使之而物被其害故不能乆
碧虚子陈景元曰形之大者莫过乎天地
气之广者莫极乎阴阳阴阳相激天地交
错尚不能崇朝终日何况人处天地之间
不似毫末之在马体乎而敢纵爱欲任喜
怒趣取速亡不亦悲乎
颍滨苏辙曰阴阳不争风雨时至不疾不
徐尽其势之所至而後止若夫阳亢於上
阴伏於下否而不得泄於是爲飘风暴雨
若将不胜然其势不能以终日古之圣人
言出於希行出於夷皆因其自然故乆而
不穷世或厌之以爲不若诡辞之悦耳怪
行之惊世不知其不能久也
道眞仁静先生曹道冲曰飘风骤雨谓不
常也而况人心岂能常也
叶梦得曰夫言之不足尚如此
黄茂材曰道无可言自然而已自然则乆
飘风骤雨非其自然故不能终朝日况於
人乎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其
所法也回转而及自然自然之功岂易到
哉
故从事於道者道者同於道德者同於德失
者同於失同於道者道亦得之同於德者德
亦得之同於失者失亦得之
碧虚子陈景元曰从爲也顺也言人爲事
当从顺于道希言爱气永保天和岂可若
飘风骤雨而不乆长也
颍滨苏辙曰孔子曰苟志於仁矣无恶也
故曰仁者之过易辞志於仁犹若此而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