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圣纪卷之一
用户6867433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混元圣纪卷之一,道藏辑要,用户68674337,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混元圣纪序与一
怀英尝爲举子知推尊孔氏矣已而脱儒冠
去爲道士以推尊孔氏者尊老子於是爲书
若干卷自开辟以来凡老子名迹变化及其
遗事微言散见於百家者摭拾诠次无遗爲
圣纪呜呼何其专且博也则诚有功於道家
者儒者嗜仕即不得专志於书往往不暇??
岖及世次年月也或有暇及此又不敢不务
差择则拘於六经而不得骋故吾夫子之道
与天地相爲无穷夫人推尊之故未有如怀
英此书者向使怀英幸卒旧业不去爲道士
则此书将爲孔氏作其有功何如哉虽然昔
太史公尝作孔子世家盖有志於此矣说者
反曰夫子之道与天地相爲无穷岂必与战
国若汉封君较乆长者则世家似不宜作而
孔氏之子孙辑所逮闻作家语孔丛子二三
书儒者亦弗甚称道至坟羊楛矢稍欲以夸
大圣人又或以其语神怪不取者然则使怀
英不去爲道士将爲书尊孔氏则亦以六经
断百氏必不能骋其博如此余以是叹息於
怀英其不幸而不得自托於孔子也夫其亦
幸而得自托於老子也夫因以爲序云怀英
姓谢氏名守灏永嘉人余同舍生也绍熙四
年八月 日陈傅良序
进表
臣守灏言太清显蹟悉资信史之洽闻浩劫
遗编必俟熙朝而大备时哉难得道不虚行
臣守灏诚惶诚恐稽首顿首切以九霄之上
素号帝乡六合之外具存圣典三坟不存则
羲农之迹熄六籍旣出而周孔之业兴粤在
汉唐之盛时咸尚黄老之至教圣贤间作元
化诞敷世道交兴斯文弗坠惟混元之上圣
寳妙道之大原生天生地而莫睹其端倪神
鬼神帝而孰穷其畛域先延康赤明之劫旣
历代爲师洎有商苍姬之时复分身应化有
教无类则西胡成道至道不测则东鲁见龙
惟其知之者希无怪言之弗究旧传第测管
而窥豹後学益多岐而亡羊蔑闻藏室之全
书兹实教门之阙典臣材非入室学愧颛门
讵能驰骋乎翰墨之场不过涉猎乎艺文之
囿研精而发半鹤染翰而手屡龟搜罗三教
书编叙而爲圣纪稽考百家说订正而合眞
经计余十万言分爲一十卷抑亦古人之糟
粕庶爲後学之筌蹄虽道不在於书而舍书
则其道曷传犹迹固出於履而索履者非迹
何代然欲记乆而明远要当辩妄而归眞希
开海宇之昏蒙必藉风雷之号令恭惟
皇帝陛下离明继照天德出宁运阴阳不测
之神行清静无爲之化祖禅父而父禅子振
古无双人法地而地法天与道爲一迈唐虞
成周之盛见典章文物之隆矧片善之不遗
苟寸长而必録臣聿怀千载之遇辄效一得
之愚藐尔涓埃傥容着丙部之録美兹芹菽
觊获尘乙夜之观臣所编
太上老君混元圣纪谨随表投进以
闻臣守灏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言
绍熙二年三月
日观复大师高士臣谢守灏上表
宋观复大师高士谢守灏编
太上老君者大道之主宰万教之宗元出乎
太无之先起乎无极之源经历天地不可称
载终乎无终穷乎无穷者也其随方设教历
劫爲师隐显有无罔得而测然垂世立教应
现之迹昭昭然若日月其可无记述乎夫何
纪传率多疏略如司马迁史记班固古今人
表刘向之载列仙嵇康皇甫谥之叙高士与
夫葛稚川之神仙传暨集仙总仙等传例皆
蔑裂百不具一尹文操编圣记八百二十章
贾善翔传犹龙析爲百篇虽记述颇详而枝
蔓旁引首尾失次其间取舍未免乖违二三
其说览者滋惑每一披卷爲之感慨诚教门
之阙典也今不揆愚陋编考三教经典传记
究其源流仍序历代崇奉之事编爲圣纪冠
以年谱若夫五太之初九皇之始眞文未兆
载籍叵详今始纂书史所载老君应世之岁
月述其年谱於左
天皇
皇甫谧三五历云天地初立有天皇氏十
二头木德王岁起摄提兄弟十二人立各
一万八千岁徐整三五历纪云元炁肇始
有神人号天皇时老君降世号通玄天师
一号玄中大法师唐翰林学士承?乐朋
龟撰靑羊宫记云太上玄元老君应运降
迹与天皇爲师上清下浊之初开相离未
远六合八紘之乍坼相去未遥正方圆上
下之形定洪荒朴略之状川新融而水仍
晦土始结而石未坚配四海於四神付五
行於五帝
地皇
老君下降爲师号有古大先生唐纪云是
时乾象犹低坤形仍薄立极定位敷化建
功我太上老君屑迹下降与地皇爲师分
配刚柔制定寒暑地增博厚天益高明圣
力无穷神功靡测万木甲坼万草勾萌羽
族毛群区分於兑离之位介虫鳞类支分
於坎震之宫
人皇春秋纬作\/九头纪
老君下降爲师号盘古先生三五历纪云
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天地开辟
盘古在其中後乃有三皇此三才之始也
唐纪云已踰靑海之年又离靑海之岁二
圣旣理四表生光我太上老君博施济衆
与人皇爲师三百六十之川初分血脉一
万五千之策乍配偶奇三壬三乙之神离
胎於水木六丙六辛之将出孕於火风一
百五十六代四万五千余年始称通玄天
师再号金阙帝君三名盘古先生
五龙纪五姓玉皇通\/一历勾龙纪
连通纪六姓或作连遥纪春秋纬及\/河图五皇历皆作连通纪
合雄纪三姓春秋纬作含雄纪\/初置天地经作合雄纪
五姓纪河图云通纪五姓是谓五姓\/纪春秋纬有摄提纪而五姓
纪又序次\/羌一纪
叙命纪四姓置天地经作厚\/纪玉皇历作玄命纪
修飞纪九姓河图\/作居方氏
因提纪河图作\/提挺纪
禅通纪七十二姓河\/图作通姓纪
流讫纪史记索隐三皇纪云流讫\/纪当黄帝时制九纪之间
按河图代姓纪太古者生民之始也男女姤
精以女生爲姓始三头谓之合雄纪生号三
世合雄氏没子孙相传记其寿命是谓叙命
纪通纪四姓生子二世男女衆多群居连通
是谓连通纪生子一世通纪五姓是谓五姓
纪天下群居以类相亲男女衆多分爲九头
各有居方故号居方氏生子三十二世强弱
相凌欲生吞害中有神人提挺而治故号提
挺氏生子三十五世通纪七十二姓故号通
姓氏通姓氏之後有有巢氏天下九头咸归
而尊事之有巢氏生燧人氏燧人氏生伏牺
河图及三五历云自人皇已後有五龙氏燧
人氏大庭氏柏黄氏中央氏卷须氏栗陆氏
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浑沌氏昊英氏有巢
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无怀氏而不知其
姓氏世次三坟载天皇伏牺氏策辞云皇曰
命子襄居我飞龙之位生我图文代我咨告
於四方上下无或差忒後昊英氏进历於君
曰历起甲寅皇曰甲日寅辰木王於卯二月
乃集衆於传教台告民示始甲寅后女娲氏
无怀氏辅君之右上相共工下相皇亘飞龙
朱襄氏潜龙昊英氏居君左右栗陆氏居北
赫胥氏居南昆连氏居西葛天氏居东阴康
氏居下九州之牧各统其人群居於外皇曰
栗陆子居我飞龙之位主养草木开道泉源
毋或失时曰大庭子主我屋室视民之未居
者喻之借力同创其居无或寒冷曰阴康子
主我水土俾民居处无或漂流勤於道陆曰
混沌子居我降龙之位惟主於民曰昆连子
主我刀斧无俾野兽牺虎之类伤残生民皇
曰四方之君咸顺我辞则世无忧惟爱於民
则位不危又曰子无怀安惟安於民民安子
安民危子危其子念哉以三坟之书考之则
伏牺氏爲後天皇氏女娲无怀其后也朱襄
昊英其子也共工皇亘其相也栗陆赫胥昆
连葛天大庭阴康混沌皆其神也居内则其
六卿分职以治其国在外则爲四方君长以
牧其民所谓九头者是也然皆一时人初无
世代之异而历代典籍所载多列爲先後何
也意者伏牺氏没其后嗣及其九头之臣皆
享遐龄曰迭爲君主耶不然则其臣之子孙
咸祚有国因祖命氏耳韩诗外传以爲自古
封泰山禅梁甫者万有余家仲尼观之不能
尽识管子亦曰古封泰山七十二家夷吾所
识十有二焉其首有无怀氏则知其伏牺之
前帝王世代先後不可得而识者盖亦多矣
春秋纬称自开辟至於获麟凡三百二十七
万六千岁分爲十纪一曰九头纪二曰五龙
纪三曰摄提纪四曰合雄纪五曰连通纪六
曰叙命纪七曰修飞纪八曰因提纪九曰禅
通纪十曰流讫纪盖流讫纪当黄帝时制九
纪之间今自周敬王之三十九年春秋鲁哀
公之十二年庚申西狩获麟逆数至黄帝元
年丁亥才三千九百三十岁自黄帝推而上
之至於开辟当有三百二十七万二千余岁
其间帝王年代莫得而考虽间见於诸子图
纬之书然疑相传无所折衷今姑存而不论
伏牺太昊姓风木德初造历元年起甲寅女\/娲继之子孙相承四万五千六百年
河图代姓纪云伏牺氏燧人子也因风而
生故风姓龙马负图始画八卦命飞龙氏
造六书命潜龙氏作甲历伏牺制牛冶金
成器教民炮食易九头爲九牧因龙出而
纪官因凤来而作乐天下之民号曰天皇
太昊伏牺时老君降世居荒野号郁华子
唐纪云庖牺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以道
弘济降迹爲师教之以画八卦指之以分
三才助之以造书契之文制之以代结绳
之政
祝融炎帝姓姜火德起丙辰\/始教民陶冶故号炎帝
按礼记谥号记先祝融後神农余注则先
神农後祝融切谓祝融爲炎帝之祖以火
德王必不後於神农今当以礼记爲正其
高阳氏之子黎爲火正故亦号祝融至今
爲南方司火之神月令曰其帝炎帝其神
祝融则祝融爲火德之祖明矣时老君降
济阴号广寿字
神农连山氏况融之後始教民耕种百谷\/故号神农子孙相承五百三十年
河图代姓纪号爲人皇时老君降于济阴
号大成子唐纪云连山氏之王天下也我
太上救时屈己下爲帝师付之於五运分
之於四时助之以正万机明之以辨百谷
变饮血茹毛之化移块桴土鼓之音毁穴
焚巢上栋下宇范金合土燔黍擘豚制耒
耜以济兆民作陶冶以利万物天雨粟以
呈瑞地芒稼而彰稔
黄帝有熊氏姓公孙士德起丁亥子\/孙相承共一千五百二十年
河图代姓纪号爲地皇时老君降世居于
崆峒山号广成子唐纪云有熊氏之王天
下也我太上隐身於崆峒之中放心於杳
冥之外帝乃亲降辇辂礼展师资旣抠衣
以趋隅遂屈膝而问道当是时也榆冈凌
虐蚩尤作乱化鱼鳖爲兵士以助王师变
云霞爲神只潜扶军阵能弭兵於涿鹿偃
戈於阪泉东游靑丘之乡北到洪堤之境
受丹经於玉室登苍冥於鼎湖屈轶旣生
蓂荚复出若非大道孰可致斯按玉纬经
有三种三皇有前中後之异故称九皇洞
神大有经云三皇治各三千六百年又小
有经云三皇治各万八百岁详此二说大
有经止论一代三皇每一皇治三千六百
年小有经乃统论三代三皇每一皇治万
八百岁也若通论三代九皇则共经三万
二千四百年矣或言万八千者盖百字误
爲千耳今据老子内传所明正与大有小
有相符又前三皇中三皇各经九千九百
亿万岁者乃计一劫之大数非止言三皇
之身也所言後三皇者传记所载亦多不
同如洞神经与项峻止以天皇地皇人皇
爲三皇而三坟书以伏牺爲天皇神农爲
人皇黄帝爲地皇而皇甫谧注春秋运斗
枢郑玄高诱注吕览以庖牺女娲神农爲
三皇礼记谥号记以伏牺祝融神农爲三
皇孔安国韦昭陶隐居以伏牺神农黄帝
爲三皇尚书大传应邵谯周以燧人庖牺
神农爲三皇聊氏以有巢燧人伊祈爲三
皇帝系谱中经岀塞记濑乡记以伏牺神
农祝融爲三皇所见不同难遽加雌黄也
而梁武帝以伏牺神农燧人爲三皇以黄
帝少昊帝喾帝挚帝尧爲五帝谓舜非三
五亦非五帝与三王爲四代其说尤所不
通历世纷纷莫有定论也
少昊金天氏黄帝之後金德起\/辛未子孙相承共四百年
老君复降于崆峒号随应子一号太极先
生唐纪云金天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乗
九龙之辇降以爲师号太极先生说庄敬
之典教之顺时迎气昭配神明羽族呈休
命之鸟官理分九鳸以统百师景合璧以
表灵凤衔图而示贶悉由至道彰此帝谟
颛帝高阳氏姓姬水德在位\/七十八年元年辛卯
老君降于衡山号赤精子唐纪云高阳氏
之王天下也我太上教之解纷塞兑治国
安民涤荡九黎陟明八凯有龙野紫髯之
凶丑有蛇身赤发之渠魁力拔不周首触
山碎天低西北致日月之西行地亚东南
使江海而东注追呼六甲役御百灵训之
以微言之经教之以大顺之道乗苍虬之
迅驾或适幽陵御素螭以遐游或臻蟠木
帝喾高辛氏黄帝之後木德\/在位七十年元年己酉
老君降世居于江滨号録图子唐纪云高
辛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敷道布化济代
爲师谈黄庭之妙言隐日遁月称録图之
嘉号返邑移城制九州之命作六英之乐
封勾芒以佐苍帝敕蓐收以翼白方封岱
岳而印金泥照寰区而开玉镜饮太活之
井游不夜之乡
帝尧陶唐氏姓伊祈火德在\/位七十年元年戊戌
老君降世居姑射山号务成子唐纪云陶
唐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暂垂至理下降
爲师讲玄德之经道以匡於玄化应丹陵
之瑞名冀列於丹丘披鹿裘以食粝馔端
拱於土阶挂鹤氅而饮流霞凝思於瑶圃
帝舜有虞氏姓姚士德摄位三十\/年在位五十年元年戊申
老君降世居河阳号尹寿子唐纪云有虞
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谈无爲之理讲离
合之经三苗克悛四罪咸服百揆时序五
典谨微怀明神之珠赐照华之玉按孔子
家语季康子问曰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
其实请问何谓五帝孔子曰昔丘也闻诸
老聃曰天有五行水火木金土分时化育
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古之王者易代
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
象其义故其爲明王者死配五行是以太
皥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皥配金颛
帝配水也康子曰太皥之始以木如何孔
子曰五行用事先起於木木东方也万物
之初出焉是故王者则之而首以木德王
天下其次则以所生之行转相承也康子
曰吾闻勾芒爲木正祝融爲火正蓐收爲
金正玄冥爲水正后土爲土正此五行之
主而不得称曰帝者何也孔子曰凡五正
者五行之官名五行佐成上帝而称五帝
太皥之属配焉故亦云帝从其号也少皥
氏之子曰重爲勾芒曰该爲蓐收曰修及
熙爲玄冥颛顼氏之子曰黎爲祝融共工
氏之子曰勾龙爲后土此五者各以其所
能业爲官职生爲上公死爲贵神则称五
祀不得同帝也康子曰陶唐有虞夏后商
周独不得配五帝意者德不及上古耶将
有限乎孔子曰古之平治水土及播植百
谷者衆矣维勾龙氏兼食於社而弃爲稷
神历代奉之无敢易者明不可与等也故
自太皥以降逮爲颛顼应五行而王数非
从五而配五帝是其德不可以多也宋朝
刘道源通监外纪於舜纪叙曰六经皆不
称三皇五帝三王易下系辞曰庖牺氏没
神农氏作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继世
更王而无三五之数或以庖牺至舜爲五
帝孔子未尝道者不可附会臆说也管子
称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
胜者霸孔颖达谓管子书或是後人所録
非本书也或谓庄子列子皆寓言诞妄秦
汉学者宗其文辞论议故竞称三皇五帝
而不知古无其人其论辩虽若可取然考
之实故亦未爲通论又其所载帝王世数
岁月考之历代纪传及长历皆抵捂不合
推之甲子又参差抑传写者之误与其固
欲求异於人与抑第宄其大体而不暇计
其细与特未可知也且如宰我问孔子以
上世之传孔子犹曰略闻其说而已况去
古逾远而才不逮圣人者乎至於季康子
五帝之问则对以昔闻之老聃云未尝敢
谓古无其人也此亦见圣人信而好古之
意唯司马迁帝纪表曰学者多称五帝尚
矣然尚书独载尧以来而百家言黄帝其
文不雅驯缙绅先生难言之孔子所传宰
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儒者或不传余尝
西至崆峒北过涿鹿东渐于海南浮江淮
矣至长老皆各往往称黄帝尧舜之处风
教固殊焉总之不离古文者近是予观春
秋国语其发明五帝德帝系姓彰矣愿第
弗深考其所表见皆不虚书缺有间矣其
轶乃时时见於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
意固难与浅见寡闻者道也夫太史公博
极群书历访古迹其爲良史宜矣
夏禹姒姓金德元年戊戌建寅正月\/子孙相承共四百三十二年
老君降世居商山号眞行子唐纪云夏后
氏之王天下也我太上克匡王道爰作帝
师谈德行之经行爲国之法
商汤子姓水德元年庚戌建丑正月在位一\/十三年子孙相承共六百一十三年
老君降世居于潜山号锡则子唐纪云成
汤之王天下也我太上权离左极下爲王
师说长生之经体自然之道
以上事迹互见于帝系谱帝王世纪洞
神大有经玉历经出塞记地理志谯周
古史考神仙传郡国图经云老君虽分
身下降随世立教事竟则隐故在世未
有诞生之迹
外丙元年癸亥\/在位二年
仲壬元年乙丑\/在位四年
太甲元年己巳在位三十三\/年号太宗亦号祖甲
沃丁元年壬寅在\/位二十九年
太庚元年辛未在\/位三十五年
小甲元年丙午在\/位一十七年
雍己元年癸亥在\/位一十二年
太戊元年乙亥号中宗\/在位七十五年
仲丁元年庚寅在\/位一十一年
外壬元年辛丑\/在位五年
河亶甲元年丙午\/在位九年
祖己元年乙卯在\/位二十一年
祖辛元年乙亥在\/位一十六年
沃甲元年辛卯在\/位二十二年
祖丁元年癸丑在\/位二十二年
南庚元年乙亥在\/位二十九年
阳甲元年甲辰在\/位一十八年
十七年庚申老君自太清境分神化炁托
孕於玄妙玉女
盘庚元年壬戌在\/位二十九年
小辛元年辛卯在\/位二十一年
小乙元年壬子在\/位二十年
武丁元年壬申在位五\/十九年号高宗
九年庚辰二月建寅十五日商之二月望\/今之上元节
也通监外纪云自夏之前皆以建寅之月\/爲正月汤革夏命乃以建丑爲正月也
老君降生自阳甲十七年托孕至此八十
一年
刘向列仙传云老子生於商时嵇康皇甫
谧云生商末唐朝以生日爲眞元节乐朋
龟记云商高宗御极之世周文王演易之
初神光流入於琼胎瑞彩结成於金骨不
拆不副诞弥於八十余龄降世降生过期
者二万余昼四十三年甲寅老君降乗白
鹿登庭桧之杪而飞昇今有昇天鹿迹在
亳州太清宫
祖庚元年辛未在\/位一十七年
祖甲元年戊子在\/位一十七年
亶辛元年乙巳在\/位六年
庚丁元年辛亥在\/位二十一年
武乙元年壬申在位四年\/侮慢上天暴雷击死
太丁元年丙子\/在位四年
帝乙元年庚辰在\/位二十七年
辛纣元年丁未在位二\/十七年终癸酉
二十一年丁卯老君降于岐山之阳号燮
邑子周文王爲西伯召爲守藏史世本云
老子在商爲柱下史郑玄注论语云老彭
商之贤大夫也孔颖达疏言老是老聃
周武王姬姓木德建子爲正月起癸酉灭商\/即位九十六年子孙继立者八百六
十五\/年
迁老君爲柱下史史记及刘钦七略皆云
爲周守藏史葛洪及内传云文王时爲守
藏史武王时爲柱下史唯刘向列仙传云
生於商时爲周柱下史转爲守藏史旣生
於商其爲两史故当在文王之世然或先
或後特未定尔按扬雄方言云尝闻伐輶
轩之史秦籍之书皆藏於周秦之室又庄
子云孔子将西藏书於周室子路谋曰由
闻周徵藏史有老聃者藏室云者皆考证\/於老子故曰徴藏
夫子欲藏书则试往因之盖仲尼将藏书
以老子尝爲史官谙知藏室前言往行故
先访之也按周礼王太史内史外史御史
凡五史诸侯亦有国史故礼记君动则左
史书之言则左史书之左史视礼内史太
史爲诸史之长掌四方之志三皇五帝之
书藏之於室故谓之守藏史周幽王时有
伯阳父唐固注云周柱下史老子也烈王
有太史儋儋亦老子也太史爲周下大夫
谓五史之任总之太史记言记事尝在君
前柱下即史官所立之处因爲曹局之名
而韦昭云伯阳爲大夫者谓职爲太史官
即下大夫也史记称张苍好书历秦时爲
御史大夫主柱下方书据周礼御史掌赞
书及赞教凡其方书及内史所掌此秦官
不与周同也世本云在商爲守藏史在周
爲柱下史盖文王以侯服事商未得称一
周耳则先爲守藏後居柱下无疑矣刘向
之言谓先聘爲太史以其静退却爲他史
当老子时复更免归烈王之时又爲太史
一居周世时历数王故亦遍叅诸史是以
守藏柱下先後不同班固云老聃者周之
老史游於柱下以宄高年据固之言则爲
累代史官故称老史隋内史薛道衡撰祠
庭颂其序云爰自伏牺至於周氏绵纪历
代见质变名在文王武王之时居藏史柱
史之职市朝累易容貌不改
成王元年戊寅在位四十七年
老君仍爲柱下史号经成子授道周公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