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元圣纪卷之一
用户6867433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混元圣纪卷之一,道藏辑要,用户68674337,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游西极大秦竺乾等国号古先生按老子
内传云伏牺时号郁华子神农时号传豫
子祝融时号广寿子轩辕时号广成子颛
帝时号赤精子帝喾时号録图子唐尧时
号务成子虞舜时号尹寿子夏禹时号宁
眞子作眞\/行子商汤时号锡则子又文王武王
凡爲十二帝师梁黄门侍郎箫子云撰清
虚馆碑亦云太虚辽廓迹絶言象应感攸
通縁物致称伯阳降娠垂发皓素尧曰务
成舜曰尹寿赤精当生於颛帝録图出自
於神农得一含元百王资始又曰遨神九
天之上游精魏阙之下巍巍荡荡莫得而
名云旧记并以老君在神农时爲大成子
帝喾时爲録图子此碑独谓録图出自神
农而内传又谓神农时爲传豫子谅未能
无少误要当以经传爲正抱朴子葛洪作
神仙传疑历代爲帝师谓皆见碎书不出
仙传正经又谓不应背澄清而入臭浊弃
天官而受人爵且曰有天地则有道术道
术之士世世有之何必常是一老子耶皆
由晚学之徒好奇尚异欲推尊老子故有
此说耳唐昊天观主尹文操尝着论駮之
曰抱朴撰传意在显述老君起自修成将
以训诱後人令其勉力故云若谓老子是
得道之人则人必勉力竞慕若谓是神灵
则非可学也斯其臆见耳殊不知开辟之
始因学而得道者必有自然圣降而爲师
随机传受焉定志经云昔天尊造大慈之
初行应自然暗与理合自然玄悟本无文
字撰集成经以教将来尔由是观之则老
君自然学道而世世爲师亦何疑焉旣爲
大慈之父亦何辞舍尊就卑和光臭浊乎
老子谓关尹子曰上世以来所更如沙尘
动则有载却自惟甚苦勤太玄经亦云老
子积学轮转位登上圣应接无方不可称
述近世出化生乎殷末虞宣出塞记云老
子凝神太玄之卿分灵散景世世下教鹤
山崔元濑乡记云老子应见代代有之葛
仙公云开辟以前下爲国师世世不休文
始鬼谷张辅汉并云老君生乎太无之先
经历天地不可称载此岂谓碎书与晩学
浅见道欤稚川特未之思耳
康王元年乙丑在\/位二十六年
老君复归于周号郭叔子复爲柱下史
昭王元年辛卯在位五十\/年老君去官归亳
二十三年癸丑五月壬午老君西过函谷
关度关令尹喜或谓老君出关虽在周癸
丑岁五月壬午恐非昭王时有言幽王时
者今检幽王庚申年立十一年爲犬戎所
灭其时无癸丑岁也或谓宣王四十年癸
丑五月十八日壬午者推其岁月四十三
年丙辰老君在渭川告宣王以周将衰幽
王二年三川震老子曰周将亡幽王即宣
王之子若宣王四十年出关则四十三年
不得尚在渭川幽王时亦不得见三川震
也平王四十三年岁亦在癸丑而五月又
无壬午姚长谦年帝记谓景王十年丙寅
爲孔子师敬王三十二年癸丑度关夫孔
子生於灵王之庚戌至景王丙寅年方十
七未应往师老子也况穆王西游已闻尹
眞人遇老子得道飞昇由是钦慕遗风遂
修楼观置道士以奉祠事则知老子度关
决不在穆王之後也惟内传之文与仙公
之言符合自余纷纭之论终於理义乖违
固不可摭以爲实
二十四年甲寅老子传道尹喜授以道德
五千言即於喜宅南小山上昇天是时有
五色光贯紫微井水皆溢自商高宗九年\/至此凡二百七
十四\/岁也
二十五年乙卯老君复分身降生於蜀国
李太官家前汉刘向列仙传云老子生於
商时爲周柱下史转爲守藏史时称爲隐
君子仲尼见之知其圣人乃师之乗靑牛
车去入大秦关令尹待而迎之嵇康皇甫
谧皆云老子生於商末葛孝先乃谓周时
托神李母者正谓降生於李太官家之时
也或爲商祚将尽周祚已兴所以商末时
生亦何言周时托化此胎未必然也
二十七年丁巳老君会尹喜於靑羊肆将
去化胡故唐纪云靑羊肆者太上天皇大
帝第二降生之所也自商道否闭周德陵
夷历藏史以同尘弃柱史以隐迹东离魏
阙西度函关又云重爲千日之期再结一
时之会将离蜀土欲化胡风远适流沙长
移犷俗及身毒罽西胡毳布\/纤毛爲之賔之国教烦
陀阿柱之王又魏明帝制老君赞云深悯
後世托下於陈爲周柱史经九百年无极
之际言归崑仑化被胡域次受罽賔後及
天竺於是遂迁又魏略西戎传北史西域
传并云于阗国西五百里有毗摩寺云是
老子化胡之所也出见唐\/通典
二十八年戊午老君同尹喜眞人降于天
水啓灵山今秦州有西昇台圣容殿俱存
穆王元年辛巳在位五十\/五年寿一百有五岁
老君化胡已即昇天
四年甲申老君复降於中国东游扶桑会
大帝校集群仙遂游西海至苏邻国号爲
大光明使寻即复昇天穆王闻尹喜眞人
得道上昇乃爲修楼观立道士七人以奉
祠事见穆王内传及楼观先生传
共王元年丙子在\/位一十二年
懿王元年戊子在\/位二十五年
孝王元年癸丑在\/位一十五年
夷王元年戊辰在\/位一十六年
老君与玄古三师降于蜀绵竹之三学山
授李眞多以飞昇之道今号眞多治
厉王元年甲申在\/位三十六年
二十一年甲辰老君降于楼观授道士宋
伦以中景之道通眞之经并灵飞六甲素
奏丹符
周召共和起庚申时厉一流于彘太子幼相\/和协共理国事十四年厉王崩乃
立太子\/是爲宣王
宣王元年甲戌在\/位四十七年
四十三年丙辰老君降于渭川告宣王以
岁星北迁言周将衰後二年而幽王立今
渭侧有伯阳川是其处见地\/理志时有采薪行
歌者人莫能识以问老君老君曰此活国
人修习无上正眞之道也唐历代\/应见图
幽王元年庚申在\/位一十一年
第二年辛酉地动泾渭洛皆震老君言周
将亡矣不及十年数之纪也後果爲犬戎
所灭出史\/记
平王元年辛未在位五\/十一年东迁洛邑
三十三年癸卯十二月老君复出关开化
诸国遂至西海流麟等洲考校群仙事讫
复还中国出西\/昇经
威王元年壬戌在\/位三十三年
庄王元年乙酉在\/位一十五年
九年癸巳四月建卯初七日夜释迦佛生
释氏瑞应经云四月八日夜半生此用周
正也又过去见在经云二月八日生此用
夏正也老君时年六百一十四岁释迦生
於周庄王九年乃春秋鲁庄公之七年当
夏四月常星不见夜明是也至魏武定八
年凡一千二百三十七年云出魏书释老
志及隋书经籍志头陀寺碑云周鲁二庄
亲昭夜景之监见梁昭明太子\/文选齐王巾作粱邵陵王
上表云常星不见周监娠徵满月圆姿汉
感宵梦见唐僧法\/苑珠林
僖王元年庚子\/在位五年
惠王元年乙巳在\/位二十五年
襄王元年庚午在\/位三十三年
项王元年癸卯\/在位六年
匡王元年已酉\/在位六年
四年壬子佛入涅盘释氏金光明经云寿
命短促方八十岁是也
定王元年乙卯在\/位二十一年
王问老君以在世神仙老君对以中岳有
古先生即予是也出望祠宫张\/僧监浔阳记
简王元年丙子在\/位一十四年
灵王元年庚寅在\/位二十七年
二十一年庚戌十月二十一日孔子生
景王元年丁巳在\/位二十五年
悼王立五\/月
敬王元年壬午在\/位四十三年
十七年戊戌孔子谓南宫敬叔曰吾闻老
聃博古该今通礼乐之原明道德之归则
吾师也今将往矣明年遂与敬叔俱至周
见老子按庄子云孔子行年五十乃南之
沛见老子计是此年也其问礼及藏书等
事虽见礼记孔子家语及史记而皆不系
年月故莫知其先後也然家语所载子夏
问於孔子曰商闻易之生人及万物各有
奇偶气分不同惟达德者能原其本也天
一地二人三三三爲九九九八十一一主
日月数十故人十月而生八九七十二偶
以从奇奇主辰辰爲月月主马故马十二
月而生其余各从其类也鸟鱼生阴而属
阳故皆卵生鱼游於水鸟游於云故立冬
燕雀入海化爲蛤介鳞夏食而冬蛰齕吞
者八窍而卵生龃□者九窍而胎生四足
者无羽翼戴角者无上齿昼生类父夜生
类母敢问其然乎孔子曰然吾昔闻之老
聃亦如所言由此观之则孔子谓老聃博
古该今故无所不就学焉何止问礼及五
行五帝而已乎
四十一年建壬戌孔子卒见孔子家语\/及左氏传老
子时年八百二十四岁
北王元年乙丑\/在位八年
正定王元年癸酉在\/位二十八年
哀王立三\/月
思王立五\/月
考王元年辛丑在\/位一十五年
威烈王元年丙辰在\/位二十四年
安王元年庚辰在\/位二十六年
十八年丁酉秦献公立
夷烈王元年丙午\/在位七年
二年丁未老君还秦秦献公授馆致礼问
於历数老君遂出散关出史记
显王元年癸丑在\/位四十八年
八年庚申秦孝公立老君东还游赤城蒙
山重过扶桑较集群仙已而隐于景山太
室少室出王子年\/拾遗记
愼靓王元年癸丑\/在位六年
赧王迁都西周元年丁未五十九年\/乙巳尽献其邑於秦西周遂亡
九年乙卯秦昭王立老君与尹喜诸仙西
游女几鷄头天柱复出散关遂昇崑仑还
紫微上宫昭王闻之乃於老君所经游处
爲置城邑以表圣迹故立老君停驿尹喜
城谨按老君本记并诸史传记并云老子
以商武丁庚辰生於亳寻乗白鹿而昇天
後一百八年帝辛丁卯降于岐周今以长
历推之武丁元年壬申九年即庚辰也传
记云老君以周文王时爲守藏史武王时
迁柱下史推武王以癸酉□受□□商自
武丁庚辰至此癸酉凡一百七十四年也
传记云老子以周昭王癸丑五月壬午将
去周七月十二日到函谷关度尹喜推昭
王元年辛卯二十三年癸酉自癸酉至癸
丑凡一百有一年通前凡二百七十四年
乃西度也传记云老子甲寅年四月於楼
观昇入太微次年乙卯分身生於蜀後二
年丁巳与尹喜会於靑羊之肆遂同往西
域至穆王元年复还中夏东过扶桑大帝
之所较集群仙自昭王二十三年癸丑至
穆王元年辛巳凡二十八年则老君化胡
讫复还中夏之时也史记云周幽王二年
辛酉三川震老子言周必亡自穆王辛巳
至此辛酉凡二百二十年通前凡五百二
十二年也平王二十三年癸卯老君复出
关游西海较集诸仙魏书释老志云释迦
生时当周庄王九年春秋鲁庄公七年四
月辛卯常星不见是也按庄王元年乙酉
即九年癸已也自幽王辛酉至此癸巳九
十二年通前凡六百一十四年而後佛生
至匡王四年壬子入灭周灵王二十一年
庚戌冬十月二十一日庚子孔子生自庄
王癸巳至此庚戌凡一百三十七年通前
凡七百五十一年也景王十五年辛未南
宫敬叔生时孔子年三十五岁敬王十一
年壬辰鲁定公即位始命敬叔爲大夫辞
以先人遗命使事孔子至定公七年戊戌
孔子年五十乃南之沛见老子即老君应
化诸方讫复还中夏之时也自灵王庚戌
至此戊戌凡四十九年通前凡七百九十
九年也传记云秦昭王闻老子过爲散关
修城邑据昭王立五十一年乃灭周推周
赧王元年丁未九年乙卯乃秦昭王即位
之岁是时老君将昇於崑仑还紫微之时
也自敬王戊戌至此乙卯凡一百九十七
年通前计九百九十六年也老君应感无
方变化莫测或昇或降莫能究悉今考传
记并长历推计自商武丁庚辰至周赧王
乙卯凡出入隐显绵历九百九十六年在
商一百七十四年在周八百二十二年正
与史传及诸经典相符魏明帝赞云爲周
柱史经九百年唐大学博士吴杨昊亦云
老君变通灵应难测旣生商日又仕周时
计其始终乃立千载此皆举其成数也史
记称或百六十岁或云二百岁者是据孔
子时人斟酌老子之岁数云尔不能知其
实是以每事言盖言或也又列仙传云去
入大秦又云与尹喜俱游流沙莫知所终
皇甫谧云西之流沙作浮屠经以化戎俗
文始内传云老子出关周游八十一国後
至罽賔化胡刘向赞曰德合元炁寿同两
仪据诸传记说虽不同莫不赞其长寿盖
儒者以长生昇天之说爲怪诞故但云莫
知所终说其未尝死也唐尹文操论云老
君乃积劫得道之大圣人也故能寄惠人
间和光幽显千变万化今古常存惟庄子
假设秦失参号之说将以逆荡凡浅执生
者耳而梁武帝遂以老君爲尸解之仙谬
矣遍寻老子始终竟无解蜕之迹而庄周
独云尔者亦犹云将鸿蒙之类并傲吏之
寓言若以爲实则孔子见盗跖亦可爲实
事耶按王子年拾遗记云老子至周之末
居干景室之山尝云我常在人间不去须
臾或爲凡或爲圣但流俗之人不知之人
行善恶各有罪福如影之随形响之应声
若能思眞念善自可与我相遇以此详之
尤明其不死审矣又按龙蹻经云老子於
大罗天明霞观中告九天丈人曰吾今应
相境界通身上显诸天下应万象历劫演
化开度兆人有道上贤降爲师授或生下
界与物混冥托质通凡浮沉莫辩与道通
化应接有縁潜行救度不恃有恩旣其神
通自在世世随机降应何生死之能累乎
儿曹以管窥天果不足怪或云老子受学
於容城或问道於常枞此盖至人好贤乐
善以多问寡亦将造端於师资以垂世立
教耳岂眞有所授受耶旧传记其子孙显
仕继世不絶者此又至人不欲索隐行怪
以惊世骇俗故示幻迹以和光同尘耳今
虑後世贪纵之夫认幻爲眞而托道爲奸
者将授以藉口故皆删之至十六变之说
事迹隐晦亦无述焉
秦始皇帝元年乙卯在位三十六年\/庚辰初并天下爲皇帝
二十八年壬午封襌泰山乃建老君祠於
楼观之南躬行飨祀老君降于祠授帝以
鬼林经策使鬼神之符出楼观传
前汉文帝元年\/壬戌
老君先降于陕河之滨号河上公亦曰河
上丈人帝亲访之老君授以道德经也今
陕州府北有河上庙并文帝望仙台存焉
出史记及抱朴子神仙传或作景帝误矣
成帝河平元\/年癸巳
河平二年甲午老君降于琅琊郡曲阳渊
授干吉太平经出後汉书
後汉明帝佛法初\/入中国
章帝元和元\/年甲申
元和二年乙酉老君再降授干吉眞人一
百八十戒
安帝永初元\/年丁未
永初三年己酉老君降于泰山召江夏史
刘图较定天下簿籍因示罪福报应之事
见唐记圣赋\/及应现图
顺帝永建元年丙寅後六年改元阳嘉又四\/年丙子改永和又六年壬午改汉安又
二年甲申\/改建康
汉安元年壬午老君降于蜀之鹤鸣山授
天师张道陵正一盟威秘籙五月再降赐
秦清中经九百三十卷符文七十卷建康
元年甲申老君再降于阆州云台山授天
师三洞衆经及超度九祖斋直之法见天\/师传
及蜀\/图经
桓帝建和元年丁亥後三年庚寅改和平又\/一年辛卯改元嘉又二年癸巳改永兴
又二年乙未改永寿又三年戊\/戌改延熹又九年丁未改永康
永寿元年乙未老君降于成都授天师北
斗削死注生之法今成都府玉局化即其
地又降于鹿堂山授以制六天斩邪又见\/天
师传及\/蜀图经
延熹八年帝遣使诣陈祀老君命边韶撰
碑文九年帝亲祀老君於濯龙宫用郊天
乐并见後\/汉记
灵帝建宁元年戊申後四年壬子改嘉平又\/六年戊午改光和又六年甲子改中平
光和二年己未老君降于天白山授仙人
葛玄上清灵寳大洞等经及三籙七品斋
法劝戒法轮转神入定等经见天台山记\/及太极仙翁
传
魏陈留王
咸熙元年甲申老君降于陇右临洮郡谓
王始曰天下不乆当大平见晋\/书
晋安帝隆安元年丁酉後五年壬寅\/改元兴又三年乙巳改义熙
元兴元年壬寅姚秦洪始\/五年也老君下降按行
山岳至华山敕仙人成公兴令移居嵩山
仍赐以仙药见後\/魏书
後魏眀皇帝永兴元年即位十五年改\/元神瑞又二年改元泰常
神瑞二年乙卯晋安帝义熙\/十一年也老君降于嵩
山授道士寇谦之云中音诵新科之戒泰
常二年丁巳老君再降赐寇谦之符籙七
十卷见後魏\/道释志
太武皇帝
太平元年老君降于嵩山命寇谦之授帝
以太平眞君之号遂改元太平眞君出魏\/书
隋炀帝太业元\/年乙丑
太业十三年丁丑老君降于终南山语山
人李淳风以唐公受命之符出金锁\/流珠记
唐高祖武德元\/年戊寅
武德二年己卯老君降于羊角山语吉善
行令奏闻云我帝祖也今唐得圣治社稷
延长出唐\/记
五年壬午老君再降于庙所告以破贼之
期出唐\/记
高宗永徽元年庚戌後七年丙辰改元显庆\/又五年辛酉改元龙朔又三年甲子改
元麟德又二年丙寅改元乾封又二年戊辰\/改元总章又二年庚午改元咸亨又四年甲
戌改元上元又二年丙子改元仪凤又三年\/己卯改元调露又一年庚辰改元永隆又一
年辛巳改元开耀又\/一年壬午改元永淳
龙朔二年壬戌帝幸洛阳宫建清庙於北
邙治以祠老君设醮庆赞老君降于殿上
二眞人夹侍光耀阶坛衆咸瞻仰宫闱令
权大力等列状奏闻照依所见图写爲瑞
像见洛阳録事\/杨护师奏状
乾封元年丙寅帝封岱岳驾至亳朝谒老
君御制册文上尊号曰玄元皇帝圣母爲
先天太后出唐\/书
仪凤三年戊寅帝敕建斋於阳清庙时老
君降于坛上祥光照映乗白马履坛石皆
有迹衆所瞻仰登时奏闻贺表云金相玉
毫彩夺夜明之景白驹丹鬛迹留天驷之
庭见朝散大夫\/孙瑞奏状
则天武后嗣圣元年甲申二月改元文明九\/月又改光宅摄位二十二年乙巳
改元神龙元\/一十八年
文明元年甲申老君降于虢州皇天原命
邬元宗令传言武后不可草命出唐\/画景龙
四年庚戌 爲 平内难疑决老君爲
白衣老父卖卦於春明门外象曰宜取天
下吉利在三日内後於其处立庙出洛中\/记异
玄宗明皇开元元\/年癸丑
後二十九年壬午改元天寳又三年甲申
改年爲载开元十七年老君降于蜀州新
兴寺隐景於佛殿柱中宛如刻画削洗愈
现本路文武官及道僧俗尼同状奏闻有
云现於殿柱杳疑作史之年照彼佛祠缅
若化胡之日见於益州长史\/张敬中奏状表
开元二十九年老君降于丹凤门外语田
同秀曰我昔日入流沙藏一金灵符在尹
喜旧宅可奏帝取之帝遣使求得之於函
谷关故墟出唐\/书
天寳二年癸未正月上老君尊号曰大圣
祖玄元皇帝十二月帝幸华清宫老君降
现于朝元阁上遂改朝元阁爲降圣阁见\/唐
史
天寳七载戊子上老君尊号曰圣祖大道
玄元皇帝
九载庚寅老君降于太白山语山人王玄
翼以寳仙洞有妙寳眞符上命刑部尚书
王倕等往求果得之出唐\/书
十三载甲午二月癸酉帝朝献太清宫加
上老君尊号曰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
天元皇大帝出唐\/书
十五载丙申帝幸蜀老君降于汉中郡黑
水之侧帝命刻石像於所见之处又乗白
鹿降于利州昌岭上以示收山之兆诏於
所现之处立自然观并出\/唐书
肃宗天寳十五年丙申改元至德又三年\/戊戌改乾元又二年庚子改上元
至德二年丁酉老君降于通化郡云龙岩
自地接天仪相炳然诏图其本明皇御赞
曰昼现珠相空浮瑞色道释人天作礼瞻
奉申命藻绘示诸郡国见唐太上\/皇瑞赞序
敬宗寳历元\/年乙巳
寳历二年丙午老君降于太清宫前御路
指示长安县郑剪陷井之处见柳公权书\/韦处厚所撰
碑
懿宗咸通元年庚辰
咸通十年己丑庞勋领三千余人欲劫夺
太清宫时士庶数百余家在宫避难咸见
老君乗空而行须臾黑雾昏曀贼迷路自
相蹂践庞勋亦溺水死见汴州节度\/李尉奏状
宋眞宗皇帝祥符元\/年戊申
大中祥符七年甲寅驾幸亳州谒太清宫
亲奉册寳上尊号曰太上老君混元上德
皇帝出宋朝\/事实
徽宗皇帝政和元\/年辛卯
政和二年壬辰老君乗白马驾祥云降于
茅山玉晨观授梁光映加句天童经其余
降现事迹纪传不系时代者不述与夫放
光见瑞示梦传言灵验等事非化身下降
者亦复载于谱也
混元圣纪卷之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