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0章 未央问策,文曲耀世
老刑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590章 未央问策,文曲耀世,家父汉高祖,吾乃败家子,老刑,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未央问策,文曲耀世
常娜,未央宫正殿。</p>
庄严肃穆,丹陛之下,数十名历经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贡士,身着崭新青衿,屏息凝神,垂手肃立。</p>
阳光透过高大的殿门,照亮了他们年轻而紧张的脸庞,空气中弥漫着墨香、檀香和一种近乎实质的期待感。</p>
刘盈高坐于御座之上,目光如炬,扫视着殿下的英才。</p>
经过县试、郡试、州试的洗礼,这些来自不同地域、拥有不同背景的士子,终于站到了帝国的最高殿堂前。</p>
他手中是经过陈平、萧禄等人初步筛选出的殿试策论卷子。</p>
萧禄这位大舅哥,也逐步踏入政坛,开始为刘盈做事。</p>
策论题目由刘盈亲自拟定,紧扣时务:“论安邦定国之要,兼及富国强兵之策”。</p>
一份份答卷被内侍高声诵读,贡士们依次上前应答天子垂询。</p>
有引经据典、宏论滔滔者;有务实稳健、条陈清晰者;亦有略显拘谨,但见解亦不乏亮点者。</p>
刘盈时而颔首,时而追问,殿内气氛紧张而有序。</p>
终于,轮到最后一份答卷。</p>
内侍展开帛书,声音洪亮:“考生贾谊,洛阳人,年十八,南卷魁首!”</p>
此言一出,殿内微有骚动。</p>
十八岁?南卷魁首?如此年轻!</p>
当贾谊清瘦挺拔的身影出列,其沉静的气质与年轻的容貌形成鲜明对比。</p>
他躬身行礼,声音清朗而沉稳:“学生贾谊,拜见陛下。”</p>
刘盈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个年轻的洛阳才子。</p>
“贾谊,汝之策论,朕已阅毕。其中两点,令朕印象深刻。”</p>
“其一,论西域:‘西域非患,实为利薮。控其道,则商旅通,货殖流,胡马可为耕牛,珠玉可易粟米。羁縻之,不如通之;隔绝之,不如化之。设都护,护商路,导其向化,则河西可安,财富可聚。’”</p>
“汝年纪轻轻,何以对万里之外的西域,有如此洞见?”</p>
贾谊不卑不亢,即便在未央宫,面对朝臣和皇帝也能从容应答。</p>
“回陛下。学生虽处中原,然留心舆图,访询商贾。”</p>
“西域诸国,仰慕汉风,其地多奇货,其人慕利。今匈奴西遁,正是重开丝路、以商贾为前驱、以货殖为纽带,化干戈为玉帛之时机!”</p>
“以利导之,其势如水;以威压之,其反如兽。故学生以为,通商路,设都护,宣教化,乃长治久安之上策。”</p>
贾谊话语清晰有力,将商业与外交、军事巧妙结合,勾勒出一幅充满活力的西域蓝图。</p>
刘盈眼中欣赏之色更浓,又问道:“其二,汝言:‘农为本,商非末流。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然其流转,可活万民,可富国库。抑商如塞川,非智者所为。当立市平准,通有无,抑豪强,则商亦为国之血脉。’”</p>
“此论,与重农抑商之古训,大相径庭,汝何解?”</p>
朝堂群臣闻言,全都盯向了贾谊,商业可都是下贱行当,岂能与农业相提并论?</p>
贾谊目光炯炯,侃侃而谈:“陛下明鉴!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bp;农桑乃国之根基,此千古不易之理。”</p>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