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彼得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第382集:新挑战:人才引进与培养,深圳玻璃厂打工记,辜彼得,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清晨的阳光洒进车间,玻璃切割机嗡嗡作响,像在哼一首老歌。刘好仃站在操作台前,手里拿着一杯刚泡好的茶,热气袅袅上升,在他眼前画出一道温柔的弧线。

小王走过来,手里抱着一沓资料,额头还带着昨晚熬夜整理数据留下的淡淡黑眼圈。“师傅,我刚把优化后的反馈表上线了,员工们用着还挺顺手。”

刘好仃点点头,抿了一口茶:“那就好,咱们这系统啊,就像新磨出来的玻璃,得慢慢打磨,才能透光。”

小王笑了笑:“您这话都快成厂里金句了。”

两人正说着,陈姐从隔壁走了过来,手里拎着保温杯,边走边说:“你们俩别在这儿喝着茶唱诗了,我这儿可有一堆人等着问问题呢。”

“好好好。”刘好仃笑着放下杯子,“走,咱去会议室。”

会议室不大,几张折叠桌拼在一起,墙上贴着几张流程图和改进进度表。老李、技术员、还有几个一线员工已经坐在那里,有人翻资料,有人低头打字,气氛比前几天轻松了不少。

刘好仃坐到主位,环视一圈,开口道:“今天咱们开个小会,不聊系统怎么改,聊聊人怎么跟上。”

“嗯?”老李抬起头,“你是说培训?”

“不只是培训。”刘好仃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一个大大的“人”字,“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机器越聪明,人越跟不上。”

小王插话:“对,有些老师傅虽然经验丰富,但面对新界面有点吃力;年轻人倒是适应得快,但对整个生产流程了解不够深。”

陈姐叹了口气:“现在招个既懂设备又懂数字化的人,可不容易。”

这句话让屋里安静了几秒。

刘好仃看着白板上的那个“人”字,忽然想起自己刚进厂的时候,师傅总说:“做玻璃,不只是看火候,还得摸得准温度、听得清声音。”那时候没有电脑,也没有mES系统,靠的就是经验、手感和传承。

“我们得两条腿走路。”他缓缓说道,“一边引进新鲜血液,一边培养现有队伍。”

老李皱眉:“你现在就想着招新人?咱们这边还没完全稳住呢。”

“不是现在马上招。”刘好仃解释道,“而是要开始规划,不能等系统跑起来了,才发现没人能开。”

他顿了顿,接着说:“数字化转型不是换几台机器的事,它是一整套思维方式的升级。我们不能只盯着流程改,还要看看人能不能接得住。”

小王点头:“就像开车,方向盘换了,驾驶员也得学会怎么握。”

“对。”刘好仃笑了,“你这比喻越来越有水平了。”

屋里的气氛缓和了一些,大家开始讨论具体该怎么梳理岗位需求,哪些人需要加强哪方面的能力。

散会后,刘好仃回到办公室,拉开抽屉,拿出一本笔记本。封皮有些旧了,边角微微卷起,像是陪他走过不少路的老朋友。

他在第一页写下:

人才,才是真正的瓶颈。

窗外,风轻轻吹过厂区的树梢,树叶沙沙作响,仿佛也在回应他的想法。

第二天一早,刘好仃召集管理层开会。

“各位,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事,可能有些人不太愿意听。”他开门见山,“但我们必须面对——我们的团队,需要更新了。”

“更新?”老李挑眉,“你是说裁员?”

“不是裁员。”刘好仃摇头,“是‘升级’。”

他打开投影仪,屏幕上跳出一张图表:左侧是目前各岗位技能分布,右侧是未来所需的技能模型,中间有个明显的断层。

“这是过去一周我们收集的数据。”他说,“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老师傅经验丰富,但在应对新系统时效率下降;而年轻员工虽然上手快,却缺乏对整体流程的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都市言情小说相关阅读More+

葬神树

水上莲花

落难千金:做个村姑也很香!

十瑚

穿到七零,我成了全大院最靓的崽

吉一兮

丧尸也怕三刀流

老柴酸菜牛肉面

小村姑换夫郎,渣前夫破大防

揍趴长颈鹿

表姑娘要去相看,世子他慌了

禹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