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眞经章句训颂卷上
用户68674337提示您:看后求收藏(道德眞经章句训颂卷上,道藏辑要,用户68674337,奇书网),接着再看更方便。
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畅读/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
道德眞经章句训颂序谈一 太上老君道大而德宏守约而施博藏大用 於无用之地寓无不爲於无爲之中超乎太 极之先而不爲古行乎三极之後而不爲今 得其高明者曰天得其博厚者曰地日月得 之以代明四时得之以错行山川得之以流 峙洪者纤者高者下者飞者潜者动者植者 各得其一而爲万物灵於物者爲人举不能 出乎范围曲成之外吾求其故而不得强名 曰道非圣人无以有此道非经无以载此道 是故道难闻因经而後闻道难见因经而後 见诵是经者倘有得於无爲之绪则可以修 身可以齐家可以安民可以措天下於太平 虽然此特其粗耳南华经云其尘垢粃糠犹 将陶铸尧舜者非耶若夫性根命蔕交摄互 融妙有眞空微言显说险语棱层则孤峰絶 岸至味澹泊则元酒大羹其澄涵则镜里之 花其窈泬则水中之月可以默契而不可以 言悟可以神遇而不可以迹求自非别具只 眼与老君相见於寥廓惚怳间者未易影响 其万一也吾祖正一具君两承神驭下降西 蜀亲授至道发五千文言外之?无余藴矣 家世守之盖千数百载嗣成藐焉传嗣累奉 德音以遵行太上老君经教爲祝厘第一义 是以每於三元开坛传籙吿祝之余必即此 经敷畅之使在坛弟子及慕道而来者如鱼 飮水各满其量然四方万里人人提耳而诲 之日亦不足矣爲老君弟子而不知老君之 道犹终日饱食而不识五谷终夜秉烛而不 识火也不惟自负其身岂不深负 圣朝崇尚经教之意哉以是不自揆辄绎其 义以爲章句非敢自谓得老君之?然使吾 门弟子与夫尊德乐道之士得而玩之倘有 悟入则金丹不在他求而至道吾所固有功 成行满法身不坏亦券内事耳所谓千载而 下知其解者犹量暮遇之也凡我同志可不 勉旃至治壬戌夏五月嗣汉三十九代天师 太玄子张嗣成再拜稽首谨序
嗣汉三十九代天师太玄子张嗣成训颂
道可道章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
始有名万物之母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
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
之又玄衆妙之门
道何形象强名之说得分明说又非无有
有无相造化只於理气究眞机咦未
悟非无非有若爲常道常名从渠自感自
胎成这个了无形影
道者何理与气耳因於无者理着於有者\/气有此理道所以名有此气道所以形理
常於无而神故自然而性气常於有而空\/故自然而命天地万物无能违者譬诸路
焉造於此必由於此故有理必有气有气\/必有形形则爲天地万物所谓可道之道
可名之名也理之所以爲理气之所以爲\/气又可得而道可得而名哉是则非无非
有有不可得而易所谓常道常名者也天\/地之始以理言万物之母以气言常无欲
则寂然不动所以观未发之理常有欲则\/感而遂通所以观方发之气同出异名又
玄衆妙皆理气二者相爲无有有无耳曰\/妙曰徼曰门又所以示学者进修之地於
是究之则万有芸芸\/亦孰离理气性命也
天下皆知章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爲美斯恶矣皆知善之爲善
斯不善矣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
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後之相
随是以圣人处无爲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
作而不辞生而不有爲而不恃功成不居夫
惟不居是以不去
小异从来害大同更无对待是虚空当春
物物皆生意那去寻他造化功咦到此全
无可说教吾何处安名偶逢尧舜话昇平
秪是梦中光景
不尚贤章第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爲
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
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无知无欲使
夫知者不敢爲也爲无爲则无不治
圣人之治何如使无生其心耳人皆游乎
其天我则何有乎己咦饥时吃饭困时眠
天下本来无一事
道冲章第四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
鋭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
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一无何所窒凡有悉归藏触来勿与竞事
过心清凉无处逃明月世界大茫茫悠然
认得我我即是虚皇咦可笑几年看影子
只今水镜一齐忘
天地不仁章第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爲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
爲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
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万有自用舍刍狗祭则用祭己则舍所以\/用舍者时适然耳非人有好
恶之心\/容其中吾奚容吾心譬如一呼吸自与风
相寻妙当空洞际气感何其神毋劳嚼碎
舌吾斯体吾眞咦相与者忘惟其仁之至\/故能不以爲
仁能不以爲\/仁故能相忘所过者化万语千言何者非
假
谷神不死章第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恠恠奇奇理气形自虚而实互相生元来
天地一物耳妙应无穷是我灵咦此是生
身处此是朝元路伏雌化作木鸡土釜何
劳封固谷言虚空虚空则神理也玄牝有\/生生之理炁所因也谓之门有开
阖之义阴阳具焉有阴阳所以有天地万\/物是则形矣夫其未形本乎虚空故其用
以能无\/穷也
天长地乆章第七
天长地乆天地所以能长乆者以其不自生
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
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地如何逃始终独能长乆夺元工能知
性命人人寿莫道神仙非至公咦知性存
神知命顺炁无心之私乃爲至理
上善若水章第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衆人之所
恶故几於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
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
此处柔能胜至刚自然之用妙无方碧潭
照见元来面不待沧溟看渺茫咦到得沧
溟更妙清宁万象虚涵天下同沾雨露华
池一点长甘
持而盈之章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鋭之不可长保金
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
名遂身退天之道
满倾刚折少前知代襌元来有四时明月
清风眞受用乃知尧舜得其遗咦天心戒
盈溢人道贵谦虚妙得天人一无惭圮上
书
载营魄章第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炁致柔能如婴儿
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爲乎
天门开阖能无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生
之畜之生而不有爲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
玄德
四大假合托乎灵明顺以保之冲然无营
内视何有天下自宁出入之机审动与静
衆眩其聪我则若暝不有其功不圣其圣
体用自然斯眞性命咦眞性命只在斯不
可窥不可违???合而爲人抱一者守此\/性也所谓致柔玄览无爲无
雌无知不有不恃不宰皆所以\/言抱一之道本乎自然者也
三十辐章第十一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爲
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爲室当其无
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爲利无之以爲用
青天何荡荡万象无不容顽然一块土有
井便泉通咦莫言二物大乃在虚空内更
於何处着虚空元来不出吾身外无空也\/车空能
载器空能盛室空能居此言天地之空之\/用推而大之也又言不出吾身外者心也
歛而小\/之也
五色章第十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
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
妨是以圣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
有形爲我累而况目耳口虚心与实腹所
以明去取咦此是人人入道途歛华就实
着工夫何时饱饭浑无事内外俱忘彼此
殊
宠辱章第十三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宠爲上辱
爲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
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爲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爲天下若可
寄天下爱以身爲天下若可托天下
宠爲辱之先贵乃患之大视之何用惊此
身亦爲外可与知者道所以自贵爱天下
一蘧庐寄托或有在咦此言有身患之的
天下於吾又何益若爲身在已忘吾许子
风瓢从浙沥近而求之吾身贵矣身外者\/不足系焉即身求之吾与身
固爲二而身乃吾病矣许子能忘天下於\/风瓢动心焉是犹未能忘身也是犹未能
忘身也其视吾丧我之\/南郭子綦又何如哉
视之不见章第十四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
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爲一其
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
物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是谓惚恍迎之
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执古之道以御今
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不闻乃眞闻不见乃眞见不用执柴头不
吹火自现无始便无终今古归一串从渠
千万变只是本来面咦识本来面提正法
纲分明便是虚皇稽首十方皈向
古之善爲士章第十五
古之善爲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惟不
可识故强爲之容豫兮苦冬涉川犹兮若畏
四邻俨兮苦客涣兮若冰将释敦兮其若朴
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
清孰能安以乆动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
夫惟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惟其有诸内所以形诸外外内何容心所
以无不解惟其静以待所以动与对优哉
有不有所以常常在咦常在不在不在不
壊不色不空不奇不恠
致虚极章第十六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
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
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
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乆没身不殆
曰无障碍不通风叶落林空歳歳同虚静
当年曾说破气归元海寿无穷咦惟气性
微吾惟静知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太上章第十七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侮
之信不足有不信犹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
姓皆谓我自然
风日和霜雪多人心喜惧时节过怀哉谁
家老击壤去之千载犹闻歌咦惟尧舜禹
气象少异盛衰相因天地如此
大道废章第十八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僞六亲不和有
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无三皇无五帝三王不兴五伯不起也无
瞽叟与商辛此时好观天地始咦更於天
地始妙观未始前但得酒中趣勿爲醒者
传
絶圣弃智章第十九
絶圣弃智民利百倍絶仁弃义民复孝慈絶
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爲文不足故令
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浑沌本来无七窍倏忽殷勤爲渠凿谁知
爱里毒还生毒杀元气天不觉咦二有析
一小有妨大惟其有心斯爲心害气则专
运元则无对收视返听惟吾所在
絶学无忧章第二十
絶学无忧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善之与恶相
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畏荒兮其未央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